老槐树下的誓言:一个关于诚信与坚守的百年故事
在皖南山区的一个小村落里,有一棵三人合抱的老槐树,据村里的老人说,这棵树已经有三百多岁了。粗糙的树皮上刻满岁月的痕迹,但每年夏天依然会开满洁白芬芳的槐花。更神奇的是,树干上深深嵌着半块锈迹斑斑的铁牌,这背后藏着一个让全村人世代传颂的故事。
光绪二十三年春,村里有个叫陈守业的货郎。每天挑着货担翻山越岭,用针头线脑换些山货,再背到县城去卖。有年腊月,他在邻村收了张猎户五十斤上等香菇,约定开春付三块银元。谁知年关突发山洪,冲垮了陈家草房,连货担都泡在了泥浆里。
正月初八,猎户来要账。看着家徒四壁的陈家,叹口气说:'这账...'话没说完,陈守业就拉着五岁的儿子跪在老槐树下:'请祖宗作证,只要我陈家还有一个人在,这账绝不赖!'说着捡起块生铁,用柴刀刻下'陈欠张叁圆'几个歪扭字,钉在了树上。
从此这个瘦小的身影开始拼命。白天给地主扛活,夜里编竹筐到三更。有次发高烧还说胡话:'槐花...开前...要还...'妻子发现他枕头下藏着个粗布包,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两百多个铜钱。开春那天,他揣着三块用铜钱兑来的银元,却得知猎户已搬去外省。
二十年过去,老槐树上的铁牌渐渐被树皮包裹。已成为布庄掌柜的陈守业,每年清明都带着儿子在树下祭拜。有年来了个外乡人,在树前长跪不起——正是当年的猎户之子。原来他父亲临终前说:'皖南有棵挂着铁牌的槐树,那里藏着比钱更金贵的东西。'
如今那半块铁牌已成为村小学开学第一课的教具。去年有个开发商想出高价买走古树,全村老少手拉手围住槐树。九十岁的陈家长孙指着树上的铁牌说:'这上面刻的不是债务,是咱中国人千年的信义啊!'
今年的槐花格外香,常有外乡人专程来看这'信义树'。风吹过时,树叶沙沙响,仿佛在诉说那个关于承诺的故事。村里新修的文化墙上写着:有些东西,时间越久,分量越重——就像老槐树下那个跪着也要挺直的脊梁,就像铁牌上那些被岁月打磨得发亮的字迹。
光绪二十三年春,村里有个叫陈守业的货郎。每天挑着货担翻山越岭,用针头线脑换些山货,再背到县城去卖。有年腊月,他在邻村收了张猎户五十斤上等香菇,约定开春付三块银元。谁知年关突发山洪,冲垮了陈家草房,连货担都泡在了泥浆里。
正月初八,猎户来要账。看着家徒四壁的陈家,叹口气说:'这账...'话没说完,陈守业就拉着五岁的儿子跪在老槐树下:'请祖宗作证,只要我陈家还有一个人在,这账绝不赖!'说着捡起块生铁,用柴刀刻下'陈欠张叁圆'几个歪扭字,钉在了树上。
从此这个瘦小的身影开始拼命。白天给地主扛活,夜里编竹筐到三更。有次发高烧还说胡话:'槐花...开前...要还...'妻子发现他枕头下藏着个粗布包,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两百多个铜钱。开春那天,他揣着三块用铜钱兑来的银元,却得知猎户已搬去外省。
二十年过去,老槐树上的铁牌渐渐被树皮包裹。已成为布庄掌柜的陈守业,每年清明都带着儿子在树下祭拜。有年来了个外乡人,在树前长跪不起——正是当年的猎户之子。原来他父亲临终前说:'皖南有棵挂着铁牌的槐树,那里藏着比钱更金贵的东西。'
如今那半块铁牌已成为村小学开学第一课的教具。去年有个开发商想出高价买走古树,全村老少手拉手围住槐树。九十岁的陈家长孙指着树上的铁牌说:'这上面刻的不是债务,是咱中国人千年的信义啊!'
今年的槐花格外香,常有外乡人专程来看这'信义树'。风吹过时,树叶沙沙响,仿佛在诉说那个关于承诺的故事。村里新修的文化墙上写着:有些东西,时间越久,分量越重——就像老槐树下那个跪着也要挺直的脊梁,就像铁牌上那些被岁月打磨得发亮的字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