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槐树下的秘密:一个关于诚信与救赎的民间故事
在江南水乡的一个小村庄里,生长着一棵三百多岁的老槐树。树干要三个成年人才能合抱,树冠如巨伞般遮天蔽日。村里人都说这棵树有灵性,因为它总在风雨来临时沙沙作响,仿佛在提醒人们收衣服关窗。
故事要从1998年夏天说起。村里有个叫阿诚的年轻货郎,每天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卖杂货。他为人老实,卖的针头线脑从不缺斤短两,村民们都爱照顾他生意。这天傍晚,阿诚收摊时在老槐树下捡到个蓝布包袱,打开一看竟是五沓用报纸包着的百元大钞,整整五万元——这在当时能盖三间大瓦房。
阿诚的手抖得像筛糠。他娘常年卧病在床,家里欠着医药费,弟弟的学费还差两个月没着落。但当他摸到包袱里还有本发黄的日记簿时,突然像被火烫了似的缩回手。簿子里夹着张黑白照片,是个穿中山装的老人站在县医院门口,背面写着"给孙女小荷的学费"。
第二天天没亮,阿诚就蹲在老槐树下等人。直到日头偏西,才看见个穿蓝布衫的老汉踉踉跄跄跑来,十个手指头全是扒拉泥土的血痕。原来这是邻村郑老汉攒了十年的血汗钱,昨天送孙女去县城读书时弄丢的。老人说着就要下跪,阿诚赶紧扶住他,没提自己为等失主饿得眼前发黑的事。
这事过去三个月后,阿诚家突然来了帮穿制服的人。为首的中年人握住阿诚的手不放,原来他是郑老汉当兵的儿子,转业后成了县里扶贫办主任。后来村里通了自来水,阿诚娘进了合作医疗,弟弟还收到"匿名好心人"寄来的助学包裹。那年春节,老槐树上挂满了红绸带,村民们在树下摆了三十桌团圆饭。
二十多年后的今天,当年那个叫小荷的女孩已经成为市医院儿科主任。每年槐花飘香时,她都会带着听诊器回到村里,给老人们免费看病。有人问她为什么,她总指着老槐树笑:"这里埋着比金钱更珍贵的宝贝呀。"而阿诚现在开了间杂货铺,柜台玻璃下压着张泛黄的报纸,标题是《五万元考验下的中国良心》。
去年台风过境时,老槐树被雷劈掉半边树冠。可开春后,枯枝上竟冒出嫩绿的新芽。村里九旬的周婆婆说,那晚她看见树梢上有颗星星特别亮,像极了当年阿诚蹲守时,别在衣襟上那枚掉了漆的毛主席像章。
这个真实故事后来被收录在《新时代民间故事集》里。作者采访阿诚时,这个两鬓斑白的汉子正给孙子编蝈蝈笼。他听完问题只是憨厚地笑:"人要活得踏实,就得对得起半夜敲门声。"窗外,老槐树的影子斜斜映在院墙上,仿佛在轻轻点头。
如今慕名来看老槐树的人越来越多,树枝上系着的红布条随风飘荡,每一条都写着不同的心愿。但最显眼的位置永远挂着块小木牌,上面是郑老汉孙女娟秀的字迹:"这里长眠着最干净的财富——人性的光辉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