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良的樵夫与山中老神仙:一碗粥的奇迹
在很久很久以前,秦岭深处有个叫石头沟的小村庄。村里住着个名叫王老实的樵夫,四十多岁还是光棍一条,每天上山砍柴换些米面度日。村里人都说他傻——每次卖柴总要少收两文钱,看见乞丐宁愿自己饿肚子也要分半个馍馍。
那年冬天特别冷,雪埋了山路一尺多深。腊月廿八清早,王老实听见院门被拍得砰砰响,开门看见个白胡子老头倒在雪地里,破棉袄结着冰碴子。
'老神仙您醒醒!'王老实把老人背进屋,舀了最后一碗黄米粥。灶上熬着药时,听见老人对着空碗嘀咕:'米少水多,盐还放早了。'
三天后雪停了,老头说要走。王老实把刚补好的棉袄塞给他,老人突然眨眨眼:'后生,明早去你常砍柴的老松树下看看。'
第二天王老实半信半疑来到树下,竟挖出个青花瓷坛子,里面满满当当全是铜钱,最奇的是坛底刻着五个字:'善心换柴薪'。更神奇的是,往后每逢王老实帮了人,坛子里就会多出几文钱。
这事传到县太爷耳朵里,他带着衙役来抢宝坛。说也奇怪,坛子到了贪官手里立刻变得空空如也。后来王老实用坛里的钱修了木桥、开了义学,活到九十九岁无疾而终。如今石头沟的老人还说,有时雪夜能看见两老头在桥头下棋,一个穿补丁棉袄,一个着青布长衫,棋桌上总放着碗冒着热气的黄米粥。
据地方志记载,清道光年间确有王姓善人重修青云桥的碑记。而村里至今保留着腊月廿八喝'神仙粥'的习俗,粥里定要撒十三粒花生——因为当年救人的那碗粥,正好飘着十三粒金黄的米油花。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三个理:一是积雪封山时定要听听敲门声,二是一碗粥的温度能融化三冬寒,三是这世上真有看不见的秤,一头挑着人心,一头挂着天理。您要是去石头沟旅游,千万别错过桥头那家'老实粥铺',第三代传人熬粥时,还保持着米少水多的老传统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