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良的樵夫与山中老神仙:一碗粥的奇迹

admin4天前未分类8

在很久很久以前,秦岭深处有个叫石头沟的小村庄。村里住着个名叫王老实的樵夫,四十多岁还是光棍一条,每天上山砍柴换些米面度日。村里人都说他傻——每次卖柴总要少收两文钱,看见乞丐宁愿自己饿肚子也要分半个馍馍。

那年冬天特别冷,雪埋了山路一尺多深。腊月廿八清早,王老实听见院门被拍得砰砰响,开门看见个白胡子老头倒在雪地里,破棉袄结着冰碴子。

'老神仙您醒醒!'王老实把老人背进屋,舀了最后一碗黄米粥。灶上熬着药时,听见老人对着空碗嘀咕:'米少水多,盐还放早了。'

三天后雪停了,老头说要走。王老实把刚补好的棉袄塞给他,老人突然眨眨眼:'后生,明早去你常砍柴的老松树下看看。'

第二天王老实半信半疑来到树下,竟挖出个青花瓷坛子,里面满满当当全是铜钱,最奇的是坛底刻着五个字:'善心换柴薪'。更神奇的是,往后每逢王老实帮了人,坛子里就会多出几文钱。

这事传到县太爷耳朵里,他带着衙役来抢宝坛。说也奇怪,坛子到了贪官手里立刻变得空空如也。后来王老实用坛里的钱修了木桥、开了义学,活到九十九岁无疾而终。如今石头沟的老人还说,有时雪夜能看见两老头在桥头下棋,一个穿补丁棉袄,一个着青布长衫,棋桌上总放着碗冒着热气的黄米粥。

据地方志记载,清道光年间确有王姓善人重修青云桥的碑记。而村里至今保留着腊月廿八喝'神仙粥'的习俗,粥里定要撒十三粒花生——因为当年救人的那碗粥,正好飘着十三粒金黄的米油花。
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三个理:一是积雪封山时定要听听敲门声,二是一碗粥的温度能融化三冬寒,三是这世上真有看不见的秤,一头挑着人心,一头挂着天理。您要是去石头沟旅游,千万别错过桥头那家'老实粥铺',第三代传人熬粥时,还保持着米少水多的老传统呢。

相关文章

木匠巧手修古桥,百年善心代代传

在江南水乡的青石镇上,有一座三孔石拱桥横跨月河,桥栏上蹲着十八只形态各异的石狮子。这座被称为「狮子桥」的古建筑始建于明万历年间,桥头石碑记载着当年乡绅李善人散尽家财修桥的故事。可镇上老人们都知道,真正...

善良的补锅匠与神秘老人:一碗热粥的善报

在江南水乡的青山镇,住着一位名叫张老实的补锅匠。他年过六旬,背有些驼,双手布满老茧,但眼睛总是笑眯眯的。每天清晨,他都会挑着沉甸甸的担子走街串巷,叮叮当当的敲打声成了镇上最亲切的晨钟。那年腊月特别冷,...

善良的老木匠与神奇的报恩鸟

在很久以前,大山深处有个叫青溪的小村庄。村里住着一位六十多岁的老木匠张师傅,手艺精湛却从不收穷苦人家的工钱。他那间总飘着松木香的小院里,常年堆着帮邻居们免费修补的农具。那年深冬特别冷,张师傅清早开门扫...

老槐树下的约定:一个跨越六十年的报恩故事

在皖南山区有个叫青溪村的小村庄,村口伫立着一棵三人合抱的老槐树。每当盛夏时节,树荫能罩住半个打谷场,村里老人总爱摇着蒲扇在此讲古。而最让人唏嘘的,是那个关于"槐树爷"和放牛娃的真实故事。1959年饥荒...

善良的樵夫与山中精灵:一个改变村庄命运的奇遇

在云雾缭绕的青山脚下,有个叫柳溪村的小村庄。村里住着个叫老周的樵夫,五十来岁,总穿着打满补丁的灰布衫。每日天不亮就扛着斧头上山,傍晚背着一捆柴火蹒跚而归。那年冬天特别冷,老周在深山发现棵枯死的老槐树。...

善良的守林人与山中精灵的报恩

在云雾缭绕的青峰山下,住着一位年过六旬的守林人老周。每天清晨,他都要踩着露水巡视山林,二十年来从未间断。村民们都劝他下山养老,可老周总说:『这片林子就像我的孩子,哪能说走就走?』那年深秋特别寒冷,老周...

发表评论   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