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槐树下的约定:一个跨越六十年的报恩故事
在皖南山区有个叫青溪村的小村庄,村口伫立着一棵三人合抱的老槐树。每当盛夏时节,树荫能罩住半个打谷场,村里老人总爱摇着蒲扇在此讲古。而最让人唏嘘的,是那个关于"槐树爷"和放牛娃的真实故事。
1959年饥荒最严重的那年冬天,12岁的放牛娃王栓柱蜷在槐树洞里发烧。第五天夜里,他恍惚看见个白胡子老头往树洞里塞了半布袋炒黄豆。等他退烧爬出树洞,只见雪地上留着串奇怪的脚印——前半截像人,后半截却像树根。
栓柱揣着剩下的黄豆跑回家,发现卧病在床的爷爷正嚼着同样的炒豆。老人颤巍巍指向窗台:"刚有个穿绿褂子的老哥送来,说...说是槐树下的缘分。"栓柱突然想起,老辈人常说这棵唐槐早成了精。
转眼六十年过去,当了包工头的王栓柱带着施工队回村。推土机眼看要铲到老槐树时,72岁的他突然扑在树身上嚎啕大哭。当晚他做了个梦,白胡子老头在树梢上冲他摆手:"当年你天天给树根浇洗米水,该我还情啦!"
第二天栓柱自掏腰包改了村道规划,还在槐树周围修了六边形的石栏。更奇的是那年秋天,百年未结果的老槐忽然挂满槐角。栓柱按梦里老头的指点,把槐角分给村里孕妇,后来出生的孩子个个眉间有粒朱砂痣。
去年清明节,栓柱的重孙子在树根处发现个锈铁盒。里面装着1959年的粮票、已经钙化的黄豆,还有张用树皮写的字条:"活命之恩,槐树记之。"如今这棵"报恩槐"成了县里保护文物,枝头上系满祈福的红绸带。
村里的孩子都知道,只要在月圆之夜绕着槐树正转三圈倒转三圈,就能闻到淡淡的炒豆香。老人们却说那是风穿过树洞的声音,但每次说完,总要往树根处倒半碗新酿的米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