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良的樵夫与山中仙人的报恩

admin17小时前未分类2
很久以前,在终南山脚下住着一位姓张的樵夫。他每日上山砍柴,虽家境贫寒,却始终保持着乐善好施的品性。

这年寒冬腊月,张樵夫照例天不亮就背着斧头上山。走到半山腰时,忽然听见微弱的呻吟声。他拨开积雪,发现一位白发老人蜷缩在树洞里,脸色青紫,已是奄奄一息。

'老丈醒醒!'张樵夫连忙脱下自己的棉袄裹住老人,又取出怀里尚带体温的杂粮饼,掰碎了喂到老人嘴边。见老人吞咽困难,他竟咬破手指滴血润喉。这番动静惊醒了老人,浑浊的双眼映出樵夫冻得通红的笑脸。

三日后,老人神秘痊愈。临别时从怀中取出个青布包:'后日午时,带着这个去断崖采药,切记莫贪多。'说完化作白鹤冲天而去,雪地上只留三片鹤羽。

到了约定时辰,张樵夫攀上断崖。青布包突然自动展开,竟变成丈余长的云梯直通绝壁。他谨记叮嘱,只采了三株发光的灵芝。刚退回崖顶,忽听身后轰隆巨响——那云梯化作碎石坠入深渊。

归途遇见逃荒的母子三人,张樵夫毫不犹豫赠出两株灵芝。夜里,最后那株灵芝在他眼前化作金粉,在地上拼出'仁者寿'三字。说来也怪,此后他砍柴总能在枯树下挖到山参,日子渐渐宽裕起来。

来年开春,樵夫救下被野猪追赶的书生。书生临别赠诗,其中'滴水之恩涌泉报'七字突然浮空发光。当夜暴雨引发山洪,唯独张樵夫的茅屋被一圈金光护住。天亮后村民发现,他家周围竟凭空出现三道分水石梁。

最奇的是十年后的重阳节,当年那位白发老人突然造访,身后跟着被救的书生——如今已是新任县令。老人捋须笑道:'老夫本是山中药仙,当年渡劫时承蒙相救。今观你依然安贫乐道,特来引你入山修行。'

后来有人看见张樵夫跟着仙人踏云而去,留下的茅屋年年春天自动焕然一新。每逢旱灾,屋前古井便涌出甘泉;遇到疫病,檐下就会长出治病草药。村民们都说,这是张樵夫成仙后仍在庇佑乡邻呢。

这个传说在终南山流传了三百余年。直到光绪年间,有猎户在深潭边发现块石碑,上面刻着'但行善事,莫问前程'八个大字。风吹雨打中,那字迹始终殷红如初,仿佛在无声诉说着某个关于善良的古老秘密。

相关文章

善良的守桥人:一个让全村人感动的真实故事

在江南水乡的一个小村庄里,有一条湍急的河流将村子一分为二。河上只有一座年久失修的木桥,每逢雨季,河水暴涨,村民们过河都提心吊胆。村里有位叫老张头的孤寡老人,六十多岁,无儿无女。他年轻时是村里的木匠,后...

善良的守林人与山神的报恩

在云雾缭绕的青峰山下,住着一位独居的守林人老周。六十岁的他守护这片山林已整整三十八年,破旧的木屋门口总挂着半袋粗盐——这是给迷路野兽准备的。那年寒冬特别刺骨,老周巡山时发现悬崖边蜷着只受伤的赤狐。它的...

善良的守林人与山中精灵的报恩

在云雾缭绕的苍云山深处,住着一位姓赵的老守林人。村民们总说赵大爷的胡子比松针还硬,可心却像山涧里的泉水般柔软。那年寒冬发生的故事,至今还在山脚下的茶棚里被人津津乐道。腊月二十三那日,赵大爷照例巡山时,...

善良的补锅匠与神秘老人:一碗热粥的善报

在江南水乡的青山镇,住着一位名叫张老实的补锅匠。他年过六旬,背有些驼,双手布满老茧,但眼睛总是笑眯眯的。每天清晨,他都会挑着沉甸甸的担子走街串巷,叮叮当当的敲打声成了镇上最亲切的晨钟。那年腊月特别冷,...

山泉村的报恩井:一个关于善意轮回的真实故事

在闽北连绵的群山中,有个叫山泉村的小村落。这里的老人们至今仍会指着村口那口青苔斑驳的古井,给孩子们讲述三十年前那个改变全村命运的冬天。1993年的腊月格外寒冷,在外打工的青年王永福背着编织袋走在结冰的...

善良的磨坊主与神秘乞丐:一碗粥换来的奇迹

在北方一个被群山环绕的小村庄里,住着一位年过半百的磨坊主老赵。他的磨坊是村里唯一的水力磨坊,青石砌成的轮子终年吱呀呀转着,磨出的面粉比邻村机械磨的还要细腻三分。那年冬天来得格外早,十月末就落了第一场雪...

发表评论   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