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泉村的报恩井:一个关于善意轮回的真实故事
在闽北连绵的群山中,有个叫山泉村的小村落。这里的老人们至今仍会指着村口那口青苔斑驳的古井,给孩子们讲述三十年前那个改变全村命运的冬天。
1993年的腊月格外寒冷,在外打工的青年王永福背着编织袋走在结冰的山路上。天黑透时,他隐约看见崖边蜷着个黑影——是个嘴唇青紫的陌生老人,身旁倒着翻扣的竹篓,散落的草药早已冻在冰里。
'当时老爷子右腿怪异地弯着,棉裤都被血浸透了。'后来成为村支书的王永福回忆道,'我把他背到背上时,他后腰突然掉出个蓝布包,哗啦啦滚出二十多枚银元。'
这些民国时期的袁大头足够抵王永福半年工钱,但他只是默默把银元塞回老人衣襟。六个小时的山路,他感觉自己后背的热气把老人的棉袄都焐出了水汽。直到鸡叫时分,才踹开村卫生所的木门。
苏醒后的老人自称姓李,是邻省的中医。采药时踩空摔断了腿,又遇上暴雪迷路。'后生,这些银元你拿去。'老人抖着手解蓝布包时,王永福已经扛着扁担去给五保户挑水了。
开春后,李老先生带着三个徒弟回到山泉村。他们在晒谷场上支起大锅熬药,免费给村民治疗关节炎、胃病这些山村常见病。最神奇的是端午节那天,老先生用银针给失明十年的陈阿婆扎了七天,老人竟能模糊看见孙子的轮廓了。
七月流火的夜里,王永福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。李老先生举着火把站在门外:'后生,带我去看你们喝的水。'在村东头的老井边,老人舀起一瓢水对着月光看了很久,第二天就带着徒弟们上了后山。
三个月后,村里人跟着罗盘找到后山坳时,只见李老先生正用铜钱垫着给新泉眼定位。'这脉水含着丹砂,久饮伤肾。'老人指着岩缝里渗出的清水,'真正的活泉在花岗岩层下面三尺。'
打井需要钱,老人却笑着说早有准备。那天夜里,王永福看见老先生把蓝布包里的银元全倒进铁盆,熔成了施工要用的硫磺膏。当钻头打到第九天时,突然传来闷雷般的回响,泛着甜味的泉水喷溅出三丈高。
如今这口直径两米的八角井还在使用,井台青石上刻着'济世泉'三个字。神奇的是无论多旱的年景,水位永远离井口七寸。村里的孩子考上大学,老人仍会来井边舀一瓢水饯行——就像三十年前李老先生离开时,全村人做的那样。
去年清明,王永福在整理村委会档案时,发现那张泛黄的赤脚医生资格证复印件。发证日期是1962年,照片上的年轻人穿着对襟褂,证件号旁盖着'右派改造'的蓝色印章。
'有时候善意就像这井水。'现在的村支书常对游客说,'你永远不知道当初播下的那瓢,会在地下经过怎样的旅程,最后又回到谁的生命里。'
今年冬天特别冷,济世泉却冒着白气。每天清晨,最早来打水的永远是当年那个摔断腿的老中医——现在他住在村养老院,但全村人都假装不知道,那些定期出现在院门口的野山参和灵芝,究竟是谁采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