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良的樵夫与山中精灵:一碗热粥的福报

admin1周前未分类11

在云雾缭绕的雁鸣山下,住着一位名叫老周的樵夫。每日清晨,他总会背着竹筐踏着露水上山,腰间挂着的铜铃叮当作响,惊起满山雀鸟。

那年腊月格外寒冷,老周砍柴时忽闻微弱的啜泣声。拨开枯草丛,他发现个穿绿袄的小童蜷缩在树洞里,左脚肿得发亮。『娃娃别怕』,老周当即扯下衣袖包扎,又将带着体温的馍馍塞进孩子手里。小童咽着口水摇头:『阿娘说不能吃生人东西...』

风雪渐急,老周索性脱下棉袄裹住孩子背回家。火塘边,妻子王氏惊得打翻了陶罐——那棉袄下哪是什么孩童,分明是只通体雪白的幼年山魈!但见它脚踝处嵌着捕兽夹,伤口已溃烂化脓。

夫妻俩连夜熬了接骨草药汤。山魈起初瑟缩,待闻到粥香才慢慢凑近。『慢些吃』王氏擦着眼泪,往热粥里拌进野蜂蜜。小家伙突然开口:『你们不怕我是妖怪?』老周笑着往炉膛添柴:『受伤的娃儿就是娃儿。』

七日后山魈离去时,在门槛留下枚冰晶状的种子。次年春旱,全村庄稼枯黄,唯老周地里窜出翡翠般的秧苗,每株都结着九穗谷粒。更奇的是,但凡孤寡老人从他家田埂经过,衣兜里总会凭空多出几把新米。

如今雁鸣山猎户间仍流传着规矩:若遇白毛山魈,须喊三声『周家粥热了』。据说有个赌棍不信邪,硬是射伤了拦路讨食的山魈,当夜他家谷仓便起了场蹊跷大火,烧尽的灰烬里却整齐码着够吃半年的杂粮。

村里私塾先生总拿这事教诲孩童:『你们看那樵夫砍柴的斧头,钝得连树皮都削不利索,可这善心呐——』说着敲敲自己心口,『比磨刀石还锋利哩!』

深秋时总有白发老妪来村口换针线,篮子里总装着晒好的山菌。有人认出菌子根部沾着雁鸣崖特有的红土,可那悬崖分明连猿猴都攀不上去。老周夫妇去世那日,有人看见上百只山魈顶着孝布在云雾中若隐若现,唢呐声震得满山枫叶簌簌飘落。

如今周家老宅的梁上还悬着个褪色的红布袋,里面装着粒永不霉变的陈米。村中产妇临盆时,仍会来讨些煮安神粥。最年长的李阿婆说,那粥锅揭盖时总能闻到三十年前腊月的蜂蜜香。

雁鸣山的采药人至今保持着奇怪传统:总会多带一竹筒泉水,半块麦饼。他们说不好哪天就会在雾里遇见个绿袄小童,眨着眼睛问:『你认识砍柴的周伯伯吗?』

而关于那晚王氏究竟在山魈脚上敷了什么草药,老樵夫临终前才透露:不过是寻常的蒲公英捣碎,『要紧的是熬药时,檐下的冰溜子正巧滴进三滴水』。说罢大笑而去,像讲述某个再普通不过的冬日清晨。

相关文章

善良的樵夫与山中仙子:一场改变命运的奇遇

在很久很久以前,青山脚下住着一位名叫老林的樵夫。他每天清晨都会带着斧头上山砍柴,傍晚时分再将柴火背到镇上售卖,用微薄的收入养活年迈的母亲。那年冬天特别寒冷,大雪封山近半月。老林家的存粮快要见底,可山路...

善良的樵夫与山中老仙:一个改变命运的奇遇

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座终年云雾缭绕的大山,山脚下住着一位名叫阿福的年轻樵夫。他每天天不亮就上山砍柴,日落才归,用微薄的收入养活年迈的母亲。这年冬天特别寒冷,阿福发现山里的柴越来越难寻。这天清晨,他在深...

老木匠的传世秘方:一块朽木背后的温暖奇迹

在江南水乡的青石镇上,有位七十多岁的陈老木匠,他的铺子门前永远堆着散发着松香的木料。镇上人都说,老人手里有祖传的秘方,能让枯木逢春。可谁也没想到,这个延续百年的秘密,竟会以这样的方式揭开……那是个梅雨...

老木匠的最后一课:善良比手艺更能传世

在浙西山区的青溪村,住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木匠胡师傅。他做的家具不用一根钉子却能传三代,村里人都说他的手艺是神仙教的。那年初冬,胡师傅收了个城里来的大学生当徒弟。小伙子叫周明,戴着黑框眼镜,手指白皙修长...

善良的守林人与山中精灵的报恩

在云贵交界的大山深处,有个叫老杨的守林人。五十多岁的他独自住在半山腰的木屋里,陪伴他的只有一条叫大黑的土狗。老杨年轻时救过被野猪追赶的考察队员,林业局便破例让他看护这片原始林区。那是2008年的寒冬,...

善良的谎言:老木匠与神秘乞丐的暖心故事

在江南水乡的一个小镇上,住着一位六十多岁的老木匠陈师傅。他手艺精湛,做的家具结实耐用,镇上人都爱找他打家具。可陈师傅有个怪癖——每逢初一十五,总要把做好的小板凳搬到巷子口,免费送给过路人。这天正月十五...

发表评论   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