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井的秘密:一个村庄的百年善缘
在皖南深山的落霞村,有口被称为‘活命井’的老水井。青石砌成的井沿上,十八道深浅不一的绳痕像年轮般盘踞着,每一道都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。
2015年夏,百年不遇的大旱席卷山村。当周边村落开始为争水械斗时,落霞村的井水却始终清冽如初。外地来的地质队员带着仪器探测三天,最终在村民大会上揭晓秘密:这口井竟连接着地下暗河,而暗河的走向,恰与村后山上的古茶树林完全重合。
‘是茶树的根须在给暗河当向导哩!’98岁的程阿婆颤巍巍揭开往事。1934年同样大旱时,她的太奶奶带着全村妇孺,用棉布兜着珍贵的水,一株株浇灌后山八百棵野茶树。‘当时保长说要砍树换粮食,是太奶奶连夜带人给每棵树系上红布条......’
井台东南角有块‘会说话’的条石,月光下能看见模糊的‘共饮’二字。村志记载,光绪年间徽商胡老爷出银三百两要独占水井,却在取水时看见石上倒映出自己父亲的脸——原来二十年前胡父逃荒至此,就是靠这口井活命。后来胡家不仅捐钱重修井台,还在条石上刻字警醒后人。
最深的第九道绳痕里卡着半枚铜钱。2012年修缮时,工人发现井壁暗格中有个锡罐,里面装着泛黄的账本。原来抗战时期,村民曾用井底当‘天然保险箱’,为游击队保管过军饷。账本最后一页写着:‘今借井三尺,来日还河山’。
如今井台边多了个二维码木牌,扫码能看到历代护井人的影像。守了四十年井的老支书说:‘咱们村的孩子,第一个会写的字不是自己的名字,是井台上这个‘共’字。’去年暴雨冲垮进村路,正是当年胡家后人组建的救援队,第一个送来发电机。
今年清明,地质队带来新发现:那些茶树根系形成的微生物网络,正在悄悄净化着暗河水质。程阿婆听完笑了:‘我太奶奶说过,善心是会生根的。’此刻夕阳斜照,井水映着茶山云影,水面漂浮的几片新芽,正随着涟漪画出一圈圈金色的年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