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井的秘密:一个村庄的百年善缘

admin23小时前未分类2

在皖南深山的落霞村,有口被称为‘活命井’的老水井。青石砌成的井沿上,十八道深浅不一的绳痕像年轮般盘踞着,每一道都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。

2015年夏,百年不遇的大旱席卷山村。当周边村落开始为争水械斗时,落霞村的井水却始终清冽如初。外地来的地质队员带着仪器探测三天,最终在村民大会上揭晓秘密:这口井竟连接着地下暗河,而暗河的走向,恰与村后山上的古茶树林完全重合。

‘是茶树的根须在给暗河当向导哩!’98岁的程阿婆颤巍巍揭开往事。1934年同样大旱时,她的太奶奶带着全村妇孺,用棉布兜着珍贵的水,一株株浇灌后山八百棵野茶树。‘当时保长说要砍树换粮食,是太奶奶连夜带人给每棵树系上红布条......’

井台东南角有块‘会说话’的条石,月光下能看见模糊的‘共饮’二字。村志记载,光绪年间徽商胡老爷出银三百两要独占水井,却在取水时看见石上倒映出自己父亲的脸——原来二十年前胡父逃荒至此,就是靠这口井活命。后来胡家不仅捐钱重修井台,还在条石上刻字警醒后人。

最深的第九道绳痕里卡着半枚铜钱。2012年修缮时,工人发现井壁暗格中有个锡罐,里面装着泛黄的账本。原来抗战时期,村民曾用井底当‘天然保险箱’,为游击队保管过军饷。账本最后一页写着:‘今借井三尺,来日还河山’。

如今井台边多了个二维码木牌,扫码能看到历代护井人的影像。守了四十年井的老支书说:‘咱们村的孩子,第一个会写的字不是自己的名字,是井台上这个‘共’字。’去年暴雨冲垮进村路,正是当年胡家后人组建的救援队,第一个送来发电机。

今年清明,地质队带来新发现:那些茶树根系形成的微生物网络,正在悄悄净化着暗河水质。程阿婆听完笑了:‘我太奶奶说过,善心是会生根的。’此刻夕阳斜照,井水映着茶山云影,水面漂浮的几片新芽,正随着涟漪画出一圈圈金色的年轮。

相关文章

善良的卖炭翁:一筐炭火温暖整个寒冬的传奇

在北方一个叫青松岭的小山村里,流传着一个关于卖炭翁张老汉的温暖故事。这个真实发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故事,至今仍被当地人津津乐道。那年冬天特别冷,大雪封山足足三个月。村里最穷的王寡妇家四个孩子都冻病了,...

老槐树下的誓言:木匠与乞丐的十年报恩奇缘

1998年盛夏,皖南山区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水。暴雨冲垮了青石村的老石桥,湍急的水流卷走了正在过桥的七岁孩童小满。当时在镇上做木工活的张德贵扔下刨子就往河边跑,纵身跳进浑黄的激流里。村民们回忆说,那天河水...

善良的石匠:一块奇石改变贫穷村庄的命运

在贵州一个偏远的山村里,住着一位名叫张老汉的石匠。他已经六十多岁了,靠着祖传的石雕手艺勉强维持生计。村里人都说他的手艺是方圆百里最好的,可这些年头,愿意花钱买石雕的人越来越少了。那是一个阴雨绵绵的清晨...

老槐树下的誓言:三代人的守护与传承

在皖南一个叫柳溪村的小山村里,有棵三百多岁的老槐树。树干要四个成年人才能合抱,树冠像把巨大的绿伞,夏天能遮住半个打谷场。村里最年长的九太公常说,这树是康熙年间他太爷爷亲手栽的。2018年夏天,暴雨冲垮...

善良的樵夫与山中老狐:一场跨越三十年的报恩奇缘

1987年的深秋,大别山北麓的樵夫李大山在砍柴时,突然听见灌木丛中传来微弱的呜咽声。他拨开枯黄的野草,发现一只前爪被捕兽夹夹住的赤狐,琥珀色的眼睛里蓄着泪水。‘造孽哟!’李大山蹲下身,这夹子正是村里猎...

卖豆腐的老王:半块豆腐救了一个家

在皖南的一个小山村里,有个卖豆腐的老王,五十多岁,每天凌晨三点就起来磨豆子。他做的豆腐嫩得像婴儿的脸蛋,村里人都说老王的手艺是祖上传下来的,方圆十里就数他家的豆腐最香。那是2018年的寒冬,村里来了个...

发表评论   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