卖豆腐的老王:半块豆腐救了一个家

admin1周前未分类15

在皖南的一个小山村里,有个卖豆腐的老王,五十多岁,每天凌晨三点就起来磨豆子。他做的豆腐嫩得像婴儿的脸蛋,村里人都说老王的手艺是祖上传下来的,方圆十里就数他家的豆腐最香。

那是2018年的寒冬,村里来了个陌生的年轻女人,带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,住在村尾废弃的碾米房里。女人总在豆腐摊快收摊时才来,买最便宜的豆腐渣。有次老王发现,她付钱的手上全是冻疮,指甲缝里还沾着工厂的染料。

腊月二十三小年那天,女人破天荒买了半块嫩豆腐。老王用稻草捆好递过去时,听见她小声对孩子说:‘小宝乖,明天妈妈发工资就买肉。’结果第二天,豆腐摊前只来了哭花脸的小男孩,说妈妈在工厂晕倒了。

老王扔下摊子就往镇医院跑。原来女人是逃出来的家暴受害者,在纺织厂打工天天吃咸菜,严重贫血才晕倒的。医院走廊上,老王把兜里准备买大豆的八百块钱全塞给了缴费处。

从那天起,老王摊位上多了块牌子:‘帮工一名,管吃住’。女人在豆腐坊里学会了点卤水的绝活,小男孩天天趴在磨盘边写作业。来买豆腐的乡亲们发现,老王家的豆腐比以前更香了——女人总偷偷多给半两。

去年春节,我回村看见女人在摊位上忙活,小男孩已经会帮客人称豆腐了。老王蹲在门口磨新买的电磨,阳光照在他褪色的蓝围裙上。现在村里人都管那孩子叫‘豆腐仔’,而老王听到就会笑:‘什么仔不仔的,这是我徒弟’。

如今那间碾米房改成了豆腐作坊,屋檐下挂着红灯笼。女人上个月考取了食品卫生证,老王正琢磨着把‘王氏豆腐’的招牌漆成烫金的。有时候老天爷给的磨难,就像点豆腐的卤水,看着苦涩,却能把生活凝成香醇的模样。

相关文章

善良的樵夫与山中老狐:一场跨越人狐的报恩奇缘

在云雾缭绕的苍云山脚下,有个名叫柳树沟的小村庄。村里住着个叫周大山的樵夫,四十出头却已两鬓斑白,每日清晨总扛着那把磨得发亮的柴刀上山砍柴。那年腊月格外寒冷,大雪封山半月有余。周大山惦记着卧病在床的老母...

山泉村的报恩井:一个关于善意轮回的真实故事

在闽北连绵的群山中,有个叫山泉村的小村落。这里的老人们至今仍会指着村口那口青苔斑驳的古井,给孩子们讲述三十年前那个改变全村命运的冬天。1993年的腊月格外寒冷,在外打工的青年王永福背着编织袋走在结冰的...

善良的卖炭翁:一担炭火温暖了整个寒冬

在北方的一个小山村里,住着一位年过六旬的老翁,大家都叫他王老汉。王老汉以卖炭为生,每天天不亮就挑着沉甸甸的炭担,走十几里山路到镇上叫卖。这年冬天格外寒冷,大雪封山,炭价飞涨。许多炭商趁机抬价,唯独王老...

善良的守夜人:老张与乡村路灯的故事

在皖南一个叫柳溪村的小山村里,有位六十岁的独居老人张德福,村民们总爱叫他“路灯老张”。这个绰号源于十五年来,老张每晚七点准时点亮村口那盏自制太阳能路灯,风雨无阻。2008年冬天,在外打工的老张回乡照顾...

善良的樵夫与山中老狐:一场跨越三十年的报恩奇缘

1987年的深秋,大别山北麓的樵夫李大山在砍柴时,突然听见灌木丛中传来微弱的呜咽声。他拨开枯黄的野草,发现一只前爪被捕兽夹夹住的赤狐,琥珀色的眼睛里蓄着泪水。‘造孽哟!’李大山蹲下身,这夹子正是村里猎...

善良的守桥人:一个让全村人感动的真实故事

在江南水乡的一个小村庄里,有一条湍急的河流将村子一分为二。河上只有一座年久失修的木桥,每逢雨季,河水暴涨,村民们过河都提心吊胆。村里有位叫老张头的孤寡老人,六十多岁,无儿无女。他年轻时是村里的木匠,后...

发表评论   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