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槐树下的誓言:三代人的守护与传承
在皖南一个叫柳溪村的小山村里,有棵三百多岁的老槐树。树干要四个成年人才能合抱,树冠像把巨大的绿伞,夏天能遮住半个打谷场。村里最年长的九太公常说,这树是康熙年间他太爷爷亲手栽的。
2018年夏天,暴雨冲垮了进村的唯一道路。村支书林建军带着青壮年去抢修时,发现老槐树靠近山崖的根系已经裸露在外,树干倾斜了足足十五度。镇里来的技术员直摇头:‘这树活不过今年雨季。’
那天晚上,村里76岁的陈阿婆拄着拐棍,颤巍巍从樟木箱底翻出个红布包。里面是1944年新四军伤员写下的欠条,已经泛黄的毛边纸上写着:‘今借柳溪村槐树籽三斗,革命胜利后必加倍偿还。’
次日清晨,村口老槐树下摆着二十几个粗瓷碗。在外打工的林家三兄弟开着新买的皮卡运来两吨水泥;开养鸡场的张婶把准备给儿子娶媳妇的八万块钱拍在村委会桌上;连总爱唱反调的老李头都扛来了祖传的枣木拐杖:‘拿去撑树干!’
三个月后,当林业专家看到用青石砌成的护树堤坝、用橡胶轮胎制作的减震装置,还有那根雕着貔貅的枣木支撑杆时,连声感叹:‘这简直是个民间工程博物馆!’
去年清明节,当年那位新四军伤员的后人专程找来。他们在老槐树下埋了个陶罐,里面装着从全国各地收集的108种槐树种子。如今树荫下总能看到九太公的曾孙女,那个扎羊角辫的小丫头,正给城里来的游客讲‘槐树将军’的故事。她脚边的新苗已有半人高,嫩绿的叶子在风里沙沙响,像是老树在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