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良的樵夫与山中老人:一段改变命运的奇遇

admin10小时前未分类5

在很久很久以前,青峰山下住着一个名叫阿诚的年轻樵夫。他每天天不亮就上山砍柴,太阳落山才挑着柴担下山,日子过得清苦却从不抱怨。

那年冬天特别寒冷,大雪封山半月有余。阿诚家里的存粮快要见底,这天他咬牙踏着齐膝的积雪上山,想着无论如何要砍些柴火换米。

突然,他在松林深处听见微弱的呻吟声。顺着声音找去,发现一位白发老人跌倒在雪地里,右腿被兽夹死死咬住,鲜血染红了周围的积雪。

'老人家别动!'阿诚立即扔下斧头,徒手掰开发锈的兽夹。他撕下自己的棉袄内衬给老人包扎,又砍来树枝做成简易担架。老人虚弱地说:'后生...我住在山腰的草屋...'

阿诚顶着风雪把老人送回家,发现茅草屋破得四面漏风。他连夜修补屋顶,又赶回村里用最后三捆柴换了伤药和米粥。此后半个月,阿诚每天往返照顾老人,自己的柴刀都生了锈。

老人伤愈那日,从枕下摸出块温润的石头:'这青玉原矿送你,往东走三十里有个玉市。'阿诚推辞不过,次日按老人指点前往,果然卖了好价钱。更神奇的是,此后他每次上山,总能在相同位置发现新的玉石。

三年后,阿诚成了当地有名的玉商,却始终保留着那柄生锈的斧头。有人重金求问寻玉秘诀,他总指着墙上'但行好事'的匾额微笑——那是老人离开前用烧火棍写的。

直到某个清晨,巡山人在当年发现老人的松林里,看见阿诚正在给新设的捕兽夹缠上醒目的红布条。朝阳穿过树梢,那些红布像极了他当年撕碎的棉袄里子。

这个真实故事被记载在《青峰县志》中,如今山脚下的玉石市场门口,还立着个背柴刀的年轻人铜像。当地人说,每逢下雪天,雕像肩头总是干干净净,仿佛有人定期拂雪......

其实世间哪有什么点石成金术,不过是善良遇见善良的轮回。就像老话说的:你送出的每一碗热粥,都会在某个寒冬悄悄回到你的灶台上。

相关文章

木匠爷爷的百宝箱:一个让全村孩子都爱上学习的秘密

在闽南一个叫青竹村的小山村里,有位七十岁的陈木匠总在清晨敲打着他的工具箱。村民们发现,最近三年村里考上重点中学的孩子,书包里都藏着个巴掌大的小木盒。那是2018年台风过境的夏天,陈爷爷在村委会门口支起...

老槐树下的约定:一个跨越六十年的报恩故事

在皖南山区有个叫青溪村的小村庄,村口伫立着一棵三人合抱的老槐树。每当盛夏时节,树荫能罩住半个打谷场,村里老人总爱摇着蒲扇在此讲古。而最让人唏嘘的,是那个关于"槐树爷"和放牛娃的真实故事。1959年饥荒...

善良的老鞋匠与神秘乞丐的报恩奇缘

在江南水乡的古镇上,有位年过六旬的周老鞋匠。他的铺子不过五平米,却因手艺精湛闻名乡里。每天清晨,总能看到他戴着老花镜,用长满茧子的手指捏着银针在鞋底穿梭,针脚密得能防住三月的烟雨。那年腊月廿三,北风卷...

守桥人老张:三十年风雨无阻守护家乡古桥

在皖南山区蜿蜒的青龙河上,横卧着一座有着四百多年历史的七孔石拱桥。桥头总能看到一个佝偻着背的身影,清晨用竹扫帚清扫落叶,傍晚提着煤油灯检查桥面——这是63岁的守桥人张福顺,乡亲们都亲切地叫他“老张头”...

善良的卖炭翁与山中狐仙的奇缘

在很久很久以前,北方有个叫青林村的小山村,村里住着个六十多岁的卖炭翁张老汉。每天天不亮,他就推着独轮车,沿着崎岖的山路去镇上卖炭。虽然日子清苦,但张老汉总是笑呵呵的,遇见逃荒的难民总会分半个馍馍,看到...

善良的卖炭翁:一担炭火温暖了整个寒冬

在北方的一个小山村里,住着一位年过六旬的老翁,大家都叫他王老汉。王老汉以卖炭为生,每天天不亮就挑着沉甸甸的炭担,走十几里山路到镇上叫卖。这年冬天格外寒冷,大雪封山,炭价飞涨。许多炭商趁机抬价,唯独王老...

发表评论   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