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良的樵夫与山中老人:一段改变命运的奇遇
在很久很久以前,青峰山下住着一个名叫阿诚的年轻樵夫。他每天天不亮就上山砍柴,太阳落山才挑着柴担下山,日子过得清苦却从不抱怨。
那年冬天特别寒冷,大雪封山半月有余。阿诚家里的存粮快要见底,这天他咬牙踏着齐膝的积雪上山,想着无论如何要砍些柴火换米。
突然,他在松林深处听见微弱的呻吟声。顺着声音找去,发现一位白发老人跌倒在雪地里,右腿被兽夹死死咬住,鲜血染红了周围的积雪。
'老人家别动!'阿诚立即扔下斧头,徒手掰开发锈的兽夹。他撕下自己的棉袄内衬给老人包扎,又砍来树枝做成简易担架。老人虚弱地说:'后生...我住在山腰的草屋...'
阿诚顶着风雪把老人送回家,发现茅草屋破得四面漏风。他连夜修补屋顶,又赶回村里用最后三捆柴换了伤药和米粥。此后半个月,阿诚每天往返照顾老人,自己的柴刀都生了锈。
老人伤愈那日,从枕下摸出块温润的石头:'这青玉原矿送你,往东走三十里有个玉市。'阿诚推辞不过,次日按老人指点前往,果然卖了好价钱。更神奇的是,此后他每次上山,总能在相同位置发现新的玉石。
三年后,阿诚成了当地有名的玉商,却始终保留着那柄生锈的斧头。有人重金求问寻玉秘诀,他总指着墙上'但行好事'的匾额微笑——那是老人离开前用烧火棍写的。
直到某个清晨,巡山人在当年发现老人的松林里,看见阿诚正在给新设的捕兽夹缠上醒目的红布条。朝阳穿过树梢,那些红布像极了他当年撕碎的棉袄里子。
这个真实故事被记载在《青峰县志》中,如今山脚下的玉石市场门口,还立着个背柴刀的年轻人铜像。当地人说,每逢下雪天,雕像肩头总是干干净净,仿佛有人定期拂雪......
其实世间哪有什么点石成金术,不过是善良遇见善良的轮回。就像老话说的:你送出的每一碗热粥,都会在某个寒冬悄悄回到你的灶台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