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槐树下的誓言:一个诚信守诺的百年故事
在江南水乡的青石镇,有一棵三人合抱的老槐树。树干上深深浅浅的沟壑里,藏着一段让全镇人代代相传的故事。
光绪二十三年春,绸缎庄掌柜周明德在槐树下捡到个蓝布包袱,里面整整齐齐码着二十锭官银。那天他在树下等到月上柳梢,终于等来位踉踉跄跄的秀才。原来这是秀才变卖祖宅凑的赶考盘缠,醉酒后不慎遗落。
十年后的端午,已成为新任知县的秀才突然造访。他带来副『拾金不昧』的匾额,更带来个惊人消息——当年那包银子底下还压着张地契,正是外国商人垂涎的码头地块。周掌柜闻言只是捻须微笑,转身从神龛后取出泛黄的契纸:『这十年我日日擦拭,就等着物归原主呢』
故事到这里本该圆满结束,可民国十二年大旱时,已成为商会会长的周老爷做件更令人诧异的事。他当众烧毁了街坊们按过手印的欠条,从老槐树洞里搬出个陶瓮:『当年那位大人留下的谢礼,我分文未动,今日正好买粮赈灾』
如今树荫下总坐着纳凉的老人,他们指着树干上两道特殊的裂纹说:『瞧见没?这是周老爷和县太爷当年刻的誓约。人说一诺千金,咱这老槐树见证的,可是值万金的人心呐』
去年台风过境,老槐树被刮断三根枝桠。镇上的孩子们却从树根处挖出个锈迹斑斑的铁盒,里面民国报纸包裹着的,正是当年烧剩的欠条残角,还有张发黄的当票——原来周老爷当年是典当了传家玉佩才凑齐的赈灾粮。
镇委会最近给古树挂保护牌时,七十岁的周家曾孙执意要添行小字:『树犹如此,人何以堪』。阳光透过叶隙洒在斑驳的树皮上,那深浅不一的纹路,恍惚间竟像极了一双双交叠的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