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槐树下的承诺:三代人的守护与传承
在皖南一个叫青山坳的小山村里,有棵三百多岁的老槐树。树干要三个成年人才能合抱,树冠像把巨伞,夏天能罩住半个打谷场。村里最年长的九太公常说:『这树啊,比咱们族谱还年长哩!』
1998年夏天,十二岁的春燕跟着爷爷来树下纳凉时,发现树干上蛀了个碗口大的洞。爷爷用烟袋锅子敲着树干说:『老伙计生病喽。』第二天,爷孙俩背着竹篓上山采药,用黄柏皮、苦楝子熬成汁,拿棉絮蘸着一点点填进树洞。春燕记得爷爷佝偻着腰忙活到日头西斜,汗珠子把蓝布褂子浸出深色的云彩。
十年后,大学毕业的春燕带着园林局的专家回村。仪器显示树干内部有直径20厘米的蚁道,专家摇头说救治希望不大。那天夜里,春燕打着手电翻爷爷留下的药书,在泛黄的宣纸里找到张治树虫的古方。后来半个月,村民们跟着她早晚给树洞熏艾草,往树根埋蒜泥。第二年开春,老槐树抽的新枝比往年都多。
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,村里要设卡点。春燕当村干部的丈夫刚要往树干钉指示牌,被他们的女儿小满拦住。小姑娘举着手机里老槐树的百度百科:『爸爸你看,这树是三级古树,受法律保护的!』最后卡点挪到十米外的磨盘边,树上挂着的还是春燕爷爷那辈人系的红布条。
去年冬至,九太公在树下给孩子们讲古。说民国二十七年日本兵进村时,有个小战士藏在树洞里躲过搜查。暮色里,春燕看见女儿正把新熬的草药膏往树痂上抹,那专注劲儿,和她爷爷当年一模一样。
如今老槐树成了县里的『乡风文明示范点』。树下的石碑刻着三代人的故事,而更多的故事,正在那些抚摸过树皮的掌心里悄悄生长。就像春燕常说的:『护一棵树,守的不只是阴凉,还有让心扎根的地方。』
今年清明,老槐树周围立起十二块解说牌。最引人驻足的是第三块——上面印着春燕爷爷泛黄的工作笔记:『农历五月十八,晴。给老树换药,燕丫头递镊子手很稳。』旁边玻璃展箱里,那把锈迹斑斑的草药镊子,在阳光下闪着温柔的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