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良的樵夫与山中老神仙:一碗米粥的福报
在很久以前,闽北山区有个叫黄家坳的小村子。村里住着个四十出头的樵夫叫黄大山,为人忠厚老实,每天上山砍柴换些油盐,日子过得清苦却从不怨天尤人。
那年腊月廿三,北风刮得比刀子还锋利。大山照例背着柴刀上山,在雪地里发现个冻僵的白胡子老头。老人衣衫褴褛,怀里却紧紧抱着个青布包袱。大山连忙把老人背回家,让媳妇烧了姜汤,又拿出准备过年做的棉被给老人盖上。
半夜老人醒来,看着碗里的红薯粥直摇头。大山媳妇红着脸解释:『家里只剩最后半碗米了…』老人突然笑了,从青布包袱里掏出个缺口的粗瓷碗:『把这碗装满粥就行。』
说来奇怪,那破碗装了七八回粥都不见底。更神奇的是,第二天老人留下的青布包袱里,竟整整齐齐码着二十两雪花银。包袱皮上歪歪扭扭写着:『修桥三两,铺路二两,剩的买牛车』。
大山按吩咐做了,开春时果然在银两发现处找到条隐秘的山路,直通镇上能省半天功夫。后来村里人才知道,那老人是方圆百里传说的『松柏大仙』,专帮心诚之人。如今黄家坳村口还立着块『施粥得福碑』,碑文最后两句写着:『但行好事自有前程,莫问福报早与迟』。
这故事在当地地方志确有记载,光绪年间《邵武府志·轶闻篇》提到:『樵夫黄某冬日救老叟,得奇银修桥路,子孙后多显达』。现在那条古道仍被称作『神仙道』,每逢雨雪天,总能看到现代驴友在碑前放些饼干矿泉水——大概觉得神仙也会与时俱进吧。
去年有个浙江来的考察队,用金属探测器在古道上找到过半截民国时期的铜碗。碗底刻着『但行善事』四个字,听说现在收藏在市博物馆。村里老人常说,那铜碗每到农历腊月廿三夜里,会自己发出类似喝粥的吸溜声。
故事讲到最后总有人问:『要是当初大山把银子私吞了会怎样?』问这话的人可能没注意,碑文角落还刻着行小字:『民国六年陈姓商人贪银,次日见包袱变毒蛇』。所以啊,这世上的福报,从来都是心诚则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