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良的卖粥婆婆:一碗热粥温暖整个寒冬

admin7天前未分类11

在北方的一个小县城里,有一位年近七旬的李婆婆,她在老街的拐角处摆了一个粥摊。每天清晨四点,当整座城市还在沉睡时,李婆婆就已经开始熬粥。她的小摊没有招牌,但飘散的粥香就是最好的广告。

李婆婆的粥摊有个不成文的规矩:遇到衣衫单薄的流浪汉、早起扫街的环卫工、或是掏不出钱的学生,她总会多舀一勺粥,再悄悄塞个热乎乎的茶叶蛋。这个习惯她已经坚持了二十三年,从她下岗那年开始。

2018年寒冬的一个早晨,有个穿着破旧羽绒服的年轻人连着三天来喝粥却总忘记带钱。第四天李婆婆照例给他盛了满满一碗八宝粥,年轻人突然红了眼眶:『婆婆,我是晚报记者,最近在暗访城市温暖故事...』说着从怀里掏出冻得发红的双手,举着相机拍下了粥摊升腾的热气。

报道见报后,暖心的事情发生了:附近的菜贩开始'不小心'多给李婆婆送菜,粮店老板坚持按批发价卖米,甚至有年轻人自发组织来帮婆婆收摊。最让人动容的是,曾经常来喝粥的流浪汉老张,如今在菜市场有了固定摊位,每天收摊后必定来帮婆婆刷锅。

去年冬天,县里评选'最美市井人物'时,李婆婆高票当选。领奖台上她局促地搓着围裙:『我就是个煮粥的,那些米啊豆子啊,遇着热水都会化开,人心里头暖和了,日子自然就化开了。』台下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,很多人的眼眶和李婆婆的粥锅一样泛着热气。

现在李婆婆的粥摊成了小城的爱心驿站,附近居民常把多余的食材放在那里。有人统计过,二十三年来,婆婆送出去的粥至少有十万碗。她总说这些粥是'借'出去的,可那些受过温暖的人,早就用千百种方式还得清清楚楚。

这让我想起婆婆常挂在嘴边的话:『世上的好,就像我熬粥的柴火,烧完一根另一根就续上了。』在这个智能手机能点外卖的时代,老街的粥香依然固执地飘着,提醒着我们:有些温暖,永远不需要扫码支付。

相关文章

善良的守林人与山神的报恩

在云南大理的苍山脚下,住着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守林人李阿公。他守护这片原始森林已三十余载,每天清晨总要先绕山巡视一圈,看看有没有受伤的动物或偷伐者留下的痕迹。那是2018年特别干旱的夏天,李阿公在巡山时发...

善良的樵夫与山中白狐:一段跨越百年的报恩奇缘

在浙西的苍茫群山中,有个叫青竹坳的小村落。村里人都知道后山住着个独居的老樵夫,七十多岁的林老汉每日依旧上山砍柴,那把磨得发亮的柴刀挂在腰间,走起路来叮当作响。那是1993年的深秋,林老汉在砍柴时听见灌...

善良的守林人与山中精灵的报恩

在云雾缭绕的青峰山下,住着一位年近六旬的守林人老赵。他守护这片原始森林已三十余载,每天清晨踏着露水巡山,傍晚伴着鸟鸣归家,日子清贫却踏实。那年寒冬特别刺骨,老赵巡山时发现一只受伤的白狐蜷缩在树洞里。它...

善良的卖茶老翁:一碗茶换来一生的福报

在江南的一个小镇上,有一位年过六旬的老翁,大家都叫他“茶伯”。茶伯在小镇的路边摆了一个简陋的茶摊,卖的是自己亲手熬制的凉茶。他的茶摊没有华丽的装饰,只有一张木桌、几把竹椅和一个大茶壶,但茶的味道却格外...

山泉村的报恩井:一个善心轮回的真实故事

在云雾缭绕的苍山脚下,有个叫山泉村的小村庄。村里最年长的李阿婆总爱在榕树下讲一个关于报恩井的故事,这口井的水,至今还在滋养着整个村子。1998年的盛夏,村里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旱。村中唯一的老井见了底,...

善良的谎言:老木匠与神秘乞丐的暖心故事

在江南的一个小镇上,住着一位年近六旬的老木匠,名叫李福根。他的手艺在小镇上无人不晓,做的家具结实耐用,而且价格公道。然而,随着现代家具店的兴起,李福根的生意渐渐冷清,日子也过得紧巴巴的。那年的冬天特别...

发表评论   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