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良的磨坊主与神奇磨盘:一个改变村庄命运的古老传说

admin7天前未分类12

在遥远的西南山区,有个被云雾环绕的小村庄名叫青石坳。村里最显眼的建筑是座已有百年历史的水磨坊,磨坊主姓李,是个总爱哼着小调的中年汉子。村民们都知道,这个总穿着补丁衣裳的磨坊主有个怪癖——每逢月圆之夜,总要独自在磨坊里待到天明。

这年冬天特别寒冷,百年未遇的大雪封了山路。村东头的张寡妇抱着发高烧的小儿子跪在磨坊门前,她家最后一袋玉米早在上周就见了底。李磨坊主什么也没说,转身从地窖里搬出三袋面粉,还塞给张寡妇一小包晒干的草药。

'这怎么行...'张寡妇看着磨坊主家同样见底的粮缸直摆手。李磨坊主却笑着指了指吱呀作响的老磨盘:'这老伙计有灵性,越是雪天磨出的面粉越香。'

说来也怪,那年寒冬磨坊的面粉缸从未见底。更奇怪的是,每当夜深人静时,磨坊里会传出不同于往常的清脆碾磨声。村里最调皮的娃子大壮发誓说,有天半夜看见磨盘自己在转,还泛着淡淡的金光。

开春时节,县里突然来了支地质勘探队。队长围着老磨坊转了三天,最后激动地宣布:磨坊地下有条罕见的玉脉!原来李磨坊主祖上建磨坊时,偶然用块会'出汗'的奇石做了磨盘基座,而这石头竟是能感应矿脉的'引玉石'。

当开发商带着厚厚一摞合约找上门时,李磨坊主却把合约推了回去。他只要了两个条件:一是采矿不能破坏水源,二是得给村里建所像样的学校。第二年秋天,当新学校的铜钟第一次敲响时,老磨坊的转轴突然断了。已经当上村支书的李磨坊主抚摸着停止转动的磨盘轻声道:'老伙计,可以歇歇了。'

如今磨坊改成了村史馆,那个会'出汗'的磨盘基座被保存在玻璃柜里。但村里老人说,每到月圆之夜,还能听见隐约的碾磨声。而李家后代至今保持着祖训:每月十五,总要放袋新磨的面粉在村口供需要的人自取。

去年夏天,省城来的记者追问李磨坊主当年为何不要巨额补偿。已经白发苍苍的老人指了指墙上祖传的匾额,上面四个褪色的墨字依稀可辨:'厚德载物'。磨坊外,新栽的桂花树正落下细碎的花瓣,像极了当年磨坊里飘扬的面粉。

这个真实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故事,至今仍在当地县志和村民口耳间流传。有人说神奇磨盘不过是巧合,但更多村民相信,是李磨坊主世代积累的善心感动了山神。现在村里孩子们写作文时,总会提到那个月圆之夜会发光的磨坊——因为老师告诉他们,有些光芒,肉眼看不见,却永远照亮人心。

去年文物局来考察时,在磨盘底座发现了清代工匠刻的一行小字:'石有灵兮,善为引'。或许这正是这个传说最动人的注解——世间最神奇的,从来都不是会发光的石头,而是人类永不磨灭的善良本性。就像老磨坊碾碎麦穗却奉献面粉,真正的美德,总是在默默滋养着这个世界。

每当黄昏降临,晚霞给废弃的磨坊披上金纱时,村里人还会看见李磨坊主坐在门槛上吧嗒旱烟。有次游客好奇地问老人在看什么,老人笑着指向正在新学校操场奔跑的孩子们:'你看,那才是会转动的金磨盘哩。'

相关文章

善良的报偿:老木匠与神秘乞丐的奇缘

在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庄里,住着一位六十多岁的老木匠张师傅。他手艺精湛,为人忠厚,村里谁家的桌椅坏了都找他修,可他却从不计较报酬,有时甚至倒贴材料帮孤寡老人干活。那年冬天特别冷,屋檐下的冰溜子足有尺把长...

善良的货郎与山中狐仙:一碗热粥结下的奇缘

明朝万历年间,青州府有个叫王三的货郎,每日挑着针头线脑翻山越岭。这年腊月二十三,北风刮得人脸生疼,王三抄近路走黑虎岭时,忽见雪地里蜷着个灰袍老者。‘老丈醒醒!’王三放下担子去扶,却见老者面色青白,怀里...

善良的守桥人:三十年风雨无阻守护村民安全

在西南山区的一个偏僻村庄里,有一座横跨湍急河流的古老铁索桥。这座桥是连接两个村子的唯一通道,桥板早已腐朽,铁索锈迹斑斑,每当山洪暴发时,整座桥就像秋千一样摇晃。三十年前的一个暴雨夜,村民李大山亲眼目睹...

老木匠的传家宝:一把刻刀背后的百年诚信

在江南水乡的青石板巷深处,有间挂着褪色招牌的"沈记木器行"。八十岁的沈老爷子总爱坐在斑驳的枣木工作台前,用布满老茧的手指摩挲着一把乌木柄刻刀,刀身刻着"童叟无欺"四个小字,在晨光里泛着温润的光。这把刀...

老槐树下的约定:一个跨越六十年的报恩故事

在皖南山区有个叫青溪的小村庄,村口有棵三人合抱的老槐树。每逢夏夜,树下总坐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,给孩子们讲一个关于信义的故事。1959年饥荒年景,16岁的周水生饿得昏倒在田埂上。同村木匠陈德胜发现后,把...

老槐树下的誓言:一对乡村夫妇的三十年坚守

在皖南山区的青山村,有一棵三百多岁的老槐树。树干要三个成年人才能合抱,树冠如巨伞般遮天蔽日。村民们说这棵树有灵性,而村里最年长的李阿婆却说,树的灵性来自三十年前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......1993年...

发表评论   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