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槐树下的约定:一个跨越六十年的报恩故事

admin5天前未分类8

在皖南山区有个叫青溪的小村庄,村口有棵三人合抱的老槐树。每逢夏夜,树下总坐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,给孩子们讲一个关于信义的故事。

1959年饥荒年景,16岁的周水生饿得昏倒在田埂上。同村木匠陈德胜发现后,把藏着给高烧儿子救命的半块玉米饼塞进他手里。奄奄一息的少年攥着饼问为什么,木匠只说:『记着这棵槐树就行。』

三个月后,周水生跟着逃荒队伍去了东北。临行前他折了根槐树枝插在包袱里,在冻土上跪着磕了三个响头。木匠的儿子终究没熬过那个冬天,但没人知道周水生每月都从牙缝里省出粮票,托人捎给陈家。

1978年冬,已成为林业技术员的周水生带着满身雪花敲开陈家破败的院门。当年插在包袱里的槐树枝已长成树苗,他用棉袄裹着运了回来。『叔,这树该种在您院里。』陈德胜摸着树苗上系着的红布条——正是当年包玉米饼的那块。

往后的四十年,这棵槐树长成了青溪村的风景。周水生退休后搬回村里,每天清晨都去给老木匠扫墓。2019年村里修路要砍树,八十岁的周水生连夜从省城赶回,颤抖的手举着泛黄的粮票存根:『这树连着两条命啊!』

如今树干上钉着块木牌,上面是周水生用炭笔写的『信义树』。每逢清明,总有人发现树下摆着新鲜的玉米饼,用褪色的红布包着,就像六十年前那个雪夜一样。

去年冬至,周家孙子在树洞里发现个铁盒,里面整整齐齐码着1960-2020年的粮票,每张背面都写着『今日报恩』。村委会把铁盒放进村史馆那天,94岁的周水生扶着树干轻声说:『德胜叔,债还清了。』树冠突然沙沙作响,惊飞满枝麻雀,像极了当年少年离开时,槐树落在他肩头的那朵白花。

现在村里孩子们都晓得,只要在树下放块玉米饼,第二天准会变成带着槐花香的铅笔。这棵六十年前插在包袱里的树枝,如今长成了整个青溪村的良心。

相关文章

善良的樵夫与山中仙人的报恩

在很久以前,福建武夷山脚下住着一位姓林的樵夫。人们都叫他老林,虽然日子清贫,但他心地善良,总把砍来的柴火分给村里的孤寡老人。那年初冬特别寒冷,老林像往常一样上山砍柴。走到半山腰时,忽然听见微弱的呻吟声...

善良的谎言:老木匠与神秘乞丐的三十年奇缘

在江南水乡的青石板巷子里,流传着一个关于老木匠陈三爷的温暖故事。1987年梅雨季,连绵的雨水让陈记木器铺的生意格外冷清。这天傍晚,陈三爷正要打烊,突然发现屋檐下瑟缩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。那人约莫五十岁年...

善良的卖炭翁与神秘乞丐的千年报恩

寒冬腊月,北风呼啸着穿过青石镇破旧的街巷。五十岁的卖炭翁张老汉挑着最后一担炭,扁担在肩头压出两道深红的印子。他呵着白气站在悦来客栈门口,掌柜的却摆手道:'张老头,今儿炭价又跌了,只能给你三十文。'张老...

善良的补锅匠与神秘老人:一碗热粥改变命运

在江南的一个小镇上,流传着一个关于补锅匠张老五的故事。这个故事发生在光绪年间,至今仍被当地人津津乐道。张老五是个四十出头的光棍汉,靠走街串巷补锅为生。他手艺精湛却收费低廉,遇到穷苦人家常常分文不取。腊...

善良的老鞋匠与神秘乞丐的报恩奇缘

在江南水乡的古镇上,有位年过六旬的周老鞋匠。他的铺子不过五平米,却因手艺精湛闻名乡里。每天清晨,总能看到他戴着老花镜,用长满茧子的手指捏着银针在鞋底穿梭,针脚密得能防住三月的烟雨。那年腊月廿三,北风卷...

善良的樵夫与山中仙人的奇缘

在很久很久以前,有一座连绵起伏的大山,山里住着一个勤劳善良的樵夫,名叫王大山。王大山每天天不亮就上山砍柴,日头落山才回家,靠着卖柴的微薄收入养活年迈的母亲。那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早,十月里就飘起了鹅毛大雪...

发表评论   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