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良的报偿:老木匠与神秘乞丐的奇缘
在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庄里,住着一位六十多岁的老木匠张师傅。他手艺精湛,为人忠厚,村里谁家的桌椅坏了都找他修,可他却从不计较报酬,有时甚至倒贴材料帮孤寡老人干活。
那年冬天特别冷,屋檐下的冰溜子足有尺把长。腊月廿八的傍晚,张师傅正在院里劈柴,突然听见虚掩的柴门发出吱呀声响。只见个衣衫褴褛的老乞丐蜷缩在门框边,冻得发紫的手里捧着半个豁口的粗瓷碗。
'老哥进屋暖暖吧。'张师傅二话不说把人搀进堂屋。炉子上煨着的红薯粥正咕嘟冒泡,他舀了满满一碗递过去,又翻出儿子前年寄来的棉袄。乞丐捧着碗的手直发抖,混着泪花的粥汤滴在补丁摞补丁的衣襟上。
夜深时,乞丐突然说起奇怪的话:'东南三十里青峰崖,崖缝里有棵歪脖子松,松根下埋着您祖上留下的东西。'不等张师傅追问,这人竟化作缕青烟消失在雪夜里,只留下那件叠得整整齐齐的棉袄。
开春后,张师傅将信将疑地摸上青峰崖。拨开荆棘丛,果然在松根处挖出个桐油密封的匣子。里头竟是本明朝的《鲁班经》真传,扉页上用朱砂写着'德配匠心,方可传世'八个大字。更奇的是书页间夹着张泛黄的房契——正是当年土匪烧毁的张家老宅地界。
消息传开后,省城来了个古董商,出价二十万要买那本古籍。张师傅却把书捐给了县文化馆,只收回房契。他在老宅原址开了间免费授徒的工坊,那些精妙的榫卯技法如今已传承到第五代徒弟。
去年清明,有位游客在文化馆见到那本《鲁班经》,发现末页有行小字:'万历年间,张氏先祖救白狐于火,得赠此卷。'玻璃展柜的反光里,隐约映出个对着张师傅照片作揖的白胡子老头。
村里至今还流传着个说法:每到雪夜,总能看见张师傅家屋檐下蹲着只通体雪白的狐狸,像在守护着什么。而工坊梁上悬着的那盏长明灯,无论刮风下雨,灯焰永远笔直向上,仿佛在诉说某个关于善良的古老秘密。
(故事取材于皖南民间传说,当地地方志确有记载明代工匠张氏家族传承的榫卯绝技,青峰崖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