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良的磨坊主与神秘乞丐:一碗粥改变命运的奇缘

admin6天前未分类9

在西南边陲的青山坳里,有个叫柳树屯的小村庄。村口有座百年老磨坊,磨坊主姓周,五十出头,大家都叫他周磨子。这天天刚蒙蒙亮,周磨子就听见磨坊门板被拍得啪啪响。

‘谁呀?还没到开磨的时辰呢!’周磨子披衣开门,只见个衣衫褴褛的老乞丐蜷在门墩上,怀里紧紧抱着个破陶罐。老人脸上沟壑纵横,右腿裤管空荡荡地随风晃荡。

‘行行好...’老乞丐颤巍巍举起陶罐,‘能借磨盘碾点草药不?’周磨子这才看清罐里装着些枯枝似的黑褐色根茎,散发着微苦的清香。他侧身让出通道:‘您老快进来烤烤火,这天寒地冻的。’

磨坊里,周磨子添旺了火塘。老乞丐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,竟是半块冻硬的黍米糕。‘使不得!’周磨子夺下黍米糕,转头从橱柜端出热腾腾的腊八粥,‘您尝尝我媳妇腌的桂花蜜,正好配粥。’

老人捧着粥碗的手抖得厉害,混浊的眼泪砸进粥里。他忽然扯开衣襟,露出胸口碗口大的淤青:‘实不相瞒,老朽是三十里外药王谷的采药人。前日采到这株百年黄精,被山匪...’话未说完便栽倒在磨盘上。

周磨子连夜请来村里的赤脚医生。‘这是内伤淤血攻心啊!’医生摇头,‘除非有上等三七...’话音未落,老乞丐突然抽搐着指向墙角陶罐。

三天后,老乞丐竟能拄着拐杖下地了。他拉着周磨子来到磨坊后院,指着那片长满杂草的荒地:‘恩公且看——’说着拔起株‘野草’,根须上缀满珍珠似的块茎。

原来那日碾碎的黄精籽粒,早随着周磨子每日泼的淘米水,在这片沃土生根发芽。老人颤手拂开泥土:‘这可是价比黄金的滇黄精啊!’

秋收时,药商闻讯赶来。周磨子却将第一筐黄精分给全村病弱的老人。第二年开春,药王谷的老药师带着十几个残疾徒弟住进柳树屯,周家磨坊变成了药材加工厂。

如今村口立着块青石碑,上面刻着‘粥米之恩,沃土千顷’八个大字。每到腊八节,家家户户都会给乞丐施粥——谁知道下一个敲门的,会不会是改变命运的贵人呢?

这年除夕,周磨子发现磨坊门槛上放着个红布包,里面是粒拳头大的黄精种子,底下压着张字条:‘善心如水,生生不息’。窗外,新年的第一场雪正悄悄覆盖着来时的脚印。

(故事取材于云南文山州真实药材种植产业兴起历程,其中‘施粥得宝’情节源自明代《滇南杂记》记载的民间传说)

相关文章

老槐树下的誓言:木匠与乞丐的十年报恩奇缘

1998年盛夏,皖南山区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水。暴雨冲垮了青石村的老石桥,湍急的水流卷走了正在过桥的七岁孩童小满。当时在镇上做木工活的张德贵扔下刨子就往河边跑,纵身跳进浑黄的激流里。村民们回忆说,那天河水...

善良的樵夫与山中仙子:一担柴火换来的奇缘

在云雾缭绕的青龙山下,有个叫柳树沟的小村庄。村里住着个叫张老实的樵夫,四十出头还没娶上媳妇,每天天不亮就上山砍柴,换来的铜钱总要分一半给村口的孤寡老人。这年冬天特别冷,腊月廿八那日,张老实顶着鹅毛大雪...

老木匠的最后一课:善良比手艺更珍贵

在湘西的一个小山村里,住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木匠李三爷。他做的家具不用一根钉子却能用上百年,方圆百里的乡亲都以拥有李三爷的作品为荣。那年冬天特别冷,李三爷收了个城里来的徒弟小张。年轻人第一天就抱怨:“师...

善良的樵夫与山中仙人的报恩

在很久以前,太行山脚下住着一位名叫王老实的樵夫。每日清晨,他都会背着斧头上山砍柴,傍晚时分挑着柴火到镇上贩卖,日子虽不富裕却也安稳。这年冬天格外寒冷,大雪封山半月有余。王老实家中存粮见底,只得冒雪上山...

老槐树下的心愿:一个村庄的百年守望

在云雾缭绕的青山脚下,有个名叫柳溪村的小村庄。村口矗立着一棵三人合抱的老槐树,树干上深深浅浅的沟壑里藏着几枚生锈的铜钱,树冠像撑开的巨伞,投下半个篮球场大的阴凉。七十岁的李阿婆总爱坐在树下的青石板上缝...

善良的石匠:一块奇石改变贫穷村庄的命运

在贵州一个偏远的山村里,住着一位名叫张老汉的石匠。他已经六十多岁了,靠着祖传的石雕手艺勉强维持生计。村里人都说他的手艺是方圆百里最好的,可这些年头,愿意花钱买石雕的人越来越少了。那是一个阴雨绵绵的清晨...

发表评论   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