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木匠的最后一课:善良比手艺更珍贵
在湘西的一个小山村里,住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木匠李三爷。他做的家具不用一根钉子却能用上百年,方圆百里的乡亲都以拥有李三爷的作品为荣。
那年冬天特别冷,李三爷收了个城里来的徒弟小张。年轻人第一天就抱怨:“师父,现在都用机器雕刻了,您这些老手艺早晚要被淘汰。”李三爷只是笑笑,继续打磨手里的榫头。
腊月廿三那天,村里王婶哭着找来。她儿子要结婚,可定做的婚床被货车摔散了架。婚期就在三天后,厂家说要重做得半个月。李三爷听完二话没说,带着小张就往王婶家赶。
零下五度的天气,师徒俩在院子里点起炭盆。小张发现师父的手冻得发紫却异常灵活,那些断裂的木材在他手里就像听话的孩子。更神奇的是,李三爷居然用碎木块拼出了比原设计更精美的并蒂莲纹样。
三天三夜没合眼,当公鸡打鸣时,一张带着木香的新婚床诞生了。王婶要给双倍工钱,李三爷却只收了材料费:“乡里乡亲的,谁还没个难处。”
回去的路上,小张突然发现师父的棉袄袖口磨破了,露出里面发黑的棉絮。原来老人这几年接的活越来越少,却还坚持每年给村里的孤寡老人免费修家具。
开春时李三爷病倒了。临终前他把工具箱交给小张:“记住,木头有灵性。你怀着善心雕琢,它就用百年不朽回报你。”如今县城里最火的“三爷木艺”工作室,每个季度都会组织徒弟们下乡做公益。
去年发洪水,小张带着师弟们蹚着齐腰深的水,把五保户家的老家具一件件搬上房梁。浑浊的水里,那些榫卯结构的柜子居然滴水未进。有记者来采访,小张指着柜子底部的莲花纹说:“瞧,这是我师父教的——好手艺要配着好心肠。”
村里老人常说,现在年轻人结婚还爱找“三爷木艺”做家具,倒不全是图手艺。主要是听说用了他们家的家具,小两口准能和和美美。这大概就是老话说的:木有灵气,匠有仁心。
(故事取材于湘西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宏进的真实事迹,融合多地民间工匠传说创作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