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良的樵夫与山中老神仙:一碗热粥的福报
在云雾缭绕的青龙山下,有个名叫王老实的樵夫。每日鸡鸣而起,背着柴刀和干粮上山砍柴,傍晚时分挑着柴担到镇上售卖,换些米面油盐度日。虽清贫如洗,他却总把破茅屋收拾得干干净净,灶台上永远温着一罐热粥。
那年腊月特别冷,连山溪都冻成了琉璃。王老实砍柴归来时,发现山路旁蜷缩着个白发老人,青布棉袍结满冰碴,嘴唇冻得发紫。他二话不说脱下棉袄裹住老人,又将人背回家中。妻子刘氏见状,连忙舀出最后一碗黍米粥,还往里卧了仅剩的鸡蛋。
老人喝粥时,王老实瞅见他的手指像玉簪般莹润,心里咯噔一下。果然第二天清晨,老人化作白鹤冲霄而去,茅屋门前却多了三株灵芝。最奇的是此后每日砍柴,王老实总能在老松树下捡到上等柴禾,捆好的柴担比往日重三倍,挑起来却轻若无物。
七日后大雪封山,镇上的张财主家断了柴火。管家带着家丁闯进王家,硬说松树柴是张家山林所出。王老实正要辩解,忽见那白发老人拄着拐杖从风雪中走来,拐杖往地上一顿,张家管家竟扑通跪倒,连声说'再不敢欺压乡邻'。
开春时王老实砍柴摔下山崖,昏迷中梦见老人给他喂药。醒来时发现怀里揣着本《本草图鉴》,从此识得百草。他采药救人分文不取,后来那三株灵芝竟引来凤凰筑巢,茅草屋变成了青砖大瓦房。村里人说常看见月色下,白胡子老头和王老实对坐弈棋,石桌上的茶香飘出三里地。
如今青龙山下的樵夫都晓得:砍柴要留三分树荫,歇脚时温半壶茶。指不定哪个哆嗦着接你茶碗的老汉,就是山里的老神仙呢。这故事传到第七代时,王家出了个御医,书房里供着幅泛黄的《施粥图》,画角题着'一粥之善,福泽百年'八个字。
当年王老实背老人回家的山道,现在叫天梯径。每逢重阳节,总有白发老者坐在第三级石阶上,给路过孩童发麦芽糖。有人问起缘由,老人就笑:'那年腊八粥里卧的鸡蛋,是我三百年来尝过最暖的人间烟火。'
去年大雪天,镇中学子们在山神庙发现块古碑,碑文记载着'明万历年间,樵夫王某赈济饥民千余人,空中忽降米粮,人称圣迹'。带队的白发教授抚碑良久,悄悄从布袋里掏出个温热的煮鸡蛋,供在了斑驳的香案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