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泉村的报恩井:一个善心轮回的真实故事

admin7天前未分类10

在云雾缭绕的苍山脚下,有个叫山泉村的小村庄。村里最年长的李阿婆总爱在榕树下讲一个关于报恩井的故事,这口井的水,至今还在滋养着整个村子。

1998年的盛夏,村里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大旱。村中唯一的老井见了底,庄稼像被火烤过似的蜷曲着叶子。村主任王大山带着十几个青壮年,在村后山挖了三天三夜,愣是没挖出一滴水。就在大家快要绝望时,有个外乡人推着辆破自行车路过。

这个戴着眼镜、背着地质包的中年人叫张明远,是省地质队的工程师。他本要去邻县勘探,看见村民们干裂的嘴唇,当即调转车头。那天傍晚,他举着个奇怪的仪器在村东头转悠,突然指着块长满野枸杞的空地说:‘往下打五米,必有甘泉。’

没人相信这个陌生人。最后还是李阿婆颤巍巍捧出攒了十年的鸡蛋钱:‘我老婆子活够了,可娃娃们不能没水喝。’第五天清晨,当钻头打到四米八时,一股清泉突然喷涌而出,溅了打井人满脸。那水柱足有扁担高,清得能照见人影。

张工临走时,村民们凑钱塞给他,他却悄悄把钱压在了村委会的搪瓷缸底下。只在笔记本上记了句话:‘山泉村东,北纬28度37分,花岗岩裂隙水,日涌量200吨。’

转眼二十年过去。2018年夏天,村里来了个戴孝的年轻人,抱着个骨灰盒找那口井。他说父亲临终前交代:‘把我撒在山泉村的井边,那儿的乡亲们懂得水的珍贵。’老主任王大山现在头发都白了,捧着张工当年的笔记本哭得像个孩子。

第二天清晨,村民们发现井台旁多了块青石碑,上面刻着‘饮水思源’四个字。说来也怪,那年周边七个村都闹旱情,唯独山泉村的井水怎么也抽不干。更神奇的是,每逢清明,总有城里人专程来打水,他们说这井水泡茶特别甘甜。

去年修高速公路时,施工队想在井边建搅拌站。当天晚上,三十多个村民自发围着井台守夜,八十岁的李阿婆拄着拐棍坐在最前头。后来工程改了道,听说是因为有个领导认出了碑上的字迹——他父亲当年喝过这口井的水。

现在这口井装了电动抽水泵,但村民们还是习惯叫它‘手摇井’。每天清晨,打水的铁桶碰撞声依然叮当作响,就像在敲击岁月的编钟。井台边的石缝里,总有不知谁放的新鲜野花,红的黄的,映着水里晃动的云影。

今年清明,有个头发花白的女人在井边坐了很久。她临走时往井里放了朵白菊花,有人看见她口袋里露出半张发黄的照片——年轻的张工站在喷水的井口旁,身后是欢呼的村民们。阳光穿过她的白发,在井水投下细碎的金斑,像极了那年的水花。

村里的孩子们最爱听这故事,他们总追着问:‘后来呢?’李阿婆就摸着井台说:‘后来啊,这口井教会我们,善心就像地下的泉水,你看不见它,但它永远在流动。’

如今山泉村成了旅游景点,游客们喝着井水听故事,临走总要灌一壶带走。村里用旅游收入建了希望小学,校训就是碑上那四个字。说来也巧,第一任支教老师姓张,据说是某位地质工程师的孙女。

井台边的野枸杞年年发芽,村里的老人说,那根系怕是扎到了泉眼上。就像有些善意,表面看着普通,底下却连着最纯净的生命之源。

相关文章

善良的樵夫与山中仙子:一担柴火换来的奇缘

在云雾缭绕的青龙山下,有个叫柳树沟的小村庄。村里住着个叫张老实的樵夫,四十出头还没娶上媳妇,每天天不亮就上山砍柴,换来的铜钱总要分一半给村口的孤寡老人。这年冬天特别冷,腊月廿八那日,张老实顶着鹅毛大雪...

善良的守林人与山中精灵的奇遇

在遥远的青松岭下,有个年过六旬的守林人老周。他独自住在半山腰的木屋里,三十年如一日地守护着这片原始森林。那年初冬,老周巡山时发现一只受伤的白狐。它的后腿被捕兽夹咬住,雪白的皮毛沾着暗红的血迹。老周小心...

老槐树下的秘密:三代人的诚信守护

在青山环绕的李家村口,矗立着一棵三人合抱的老槐树。树干上深深浅浅的沟壑里,藏着一个被苔藓半掩的铁皮盒子,这是村里人都知道的‘秘密’,却也是全村人守口如瓶的承诺。1998年盛夏,暴雨冲垮了进山的唯一道路...

善良的樵夫与山中精灵:一碗热粥的报恩

在云雾缭绕的青峰山下,有个名叫王老实的樵夫。四十出头的他每天天不亮就上山砍柴,傍晚时分挑着沉重的柴担下山,换来的铜钱刚好够买半升糙米。村里人都笑话他傻——明明能在柴捆里掺些湿柴增重,他却总把最干爽的柴...

善良的磨坊主与神秘乞丐:一碗粥换来的千年报恩

在皖南群山环绕的小山村里,流传着这样一个温暖人心的故事。村口那座至今仍在吱呀作响的老磨坊,木门框上深陷的指痕,正是这个奇异传说的见证。明朝万历年间,村里住着个姓陈的磨坊主。那年寒冬来得格外早,十一月就...

善良的樵夫与山中仙:一个改变命运的奇遇

在很久很久以前,太行山脚下住着一位名叫张老实的樵夫。他每天清晨带着一把锈迹斑斑的斧头上山砍柴,傍晚时分再背着沉重的柴捆下山贩卖。尽管日子清贫,张老实却总是笑呵呵的,村里人都说他的笑容比山泉还清澈。那年...

发表评论   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