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槐树下的秘密:木匠阿福与百年善缘
在青石镇东头有棵三人合抱的老槐树,据县志记载这树已活了三百余年。枝叶茂密得能遮住半个晒谷场,树干上深深浅浅的裂痕里总飘着若有若无的药香。最奇的是每逢旱年,别处井水干涸时,老槐树根部的青苔却总是湿漉漉的。
1998年夏天,暴雨冲垮了进镇的石桥。返乡的木匠阿福借住在槐树旁的祠堂里,每晚都听见树根处传来窸窣声。某个满月夜,他循声拨开树根处的杂草,竟发现个巴掌大的树洞,里头整齐码着二十多个核桃雕的小木碗,每个碗底都刻着不同年份。
镇上最老的徐婆婆颤巍巍摸着那些小碗说:'民国三十三年闹饥荒,过路的瘸腿老雕匠在树下歇脚,临走时留了三个盛满山芋粉的核桃碗。后来但凡有人挨饿,树洞里就会多出几个装粮食的核桃碗。'说着从怀里掏出个布包,里头躺着把刻刀——正是当年老雕匠落下的。
暴雨第七日,阿福用祠堂的废木料做了三十把油纸伞。清晨时分,镇民们发现每户门口都挂着伞,伞骨上刻着瘦金体的'槐荫'二字。更奇的是树洞里多了堆核桃壳,拼起来竟是个完整的石桥模型,连水流的走向都标得清清楚楚。
如今青石镇的新桥栏杆上,每隔三块就嵌着阿福雕的核桃纹饰。去年冬至,游客发现其中有个核桃纹能活动,旋开后藏着张字条:'树洞第三根须左转三圈'。跟着提示果真在树洞里找着个铁盒,装满各家孩子换牙期掉的乳牙,每颗都用红纸包着,写着'借槐仙灵气,佑平安长大'。
今年清明,九十岁的阿福坐在树下打磨第十八个核桃碗。阳光透过叶隙在他手心投下光斑,恍惚间似看见个瘸腿老人对他拱手,那笑容和祠堂里供奉的某位修桥先贤画像竟有七分相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