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良的报偿:老木匠与神秘乞丐的奇缘
在江南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庄里,住着一位姓周的老木匠。周师傅手艺精湛,却从不计较工钱多少,村里谁家门窗坏了、桌椅散了,总能见到他佝偻着背忙活的身影。那年腊月廿三,北风卷着细雪扑打窗棂时,一个意想不到的客人叩响了周家的木门。
门开处站着个衣衫褴褛的老乞丐,左腿裤管空荡荡地随风晃荡,冻得青紫的右手却紧紧攥着个雕花木匣。'师傅行行好,这匣子榫卯松了...'老人话未说完便剧烈咳嗽起来。周师傅连忙将人让进屋里,灶上煨着的姜茶咕嘟冒着热气,映得乞丐眼角泪光闪烁。
那木匣在油灯下显出奇异的光泽——竟是上等的黄花梨木,雕着九只形态各异的仙鹤,只是左下角明显被重物砸过,鹤翅断裂处还沾着暗褐色痕迹。'这物件...'周师傅指尖抚过纹路时,老乞丐突然压低声音:'二十五年前城隍庙大火,有个后生冲进火场背出七个人...'
周师傅钉榫头的手突然一颤。那年他刚满二十,为救庙里熟睡的流浪汉们,左肩至今留着碗口大的疤。可这事他从未对人提起,眼前人怎会...再抬头时,老乞丐正用枯树枝般的手指,从怀里摸出半块焦黑的木牌,依稀可见'周记'二字。
'那夜您昏倒在井台边,是我用这木匣给您渡了气。'老人说着突然剧烈喘息,周师傅这才发现他脖颈布满可怖的瘢痕。当夜风雪大作,老乞丐发起高热,周师傅守着煎了整宿药。天蒙蒙亮时,老人挣扎着将木匣塞给他:'鹤嘴第三枚鳞片能推动...'
三日后老人安然离世,周师傅按习俗将木匣陪葬。下葬时忽见匣缝透出微光,轻推鹤鳞竟弹开暗格,里头整齐码着七块金锭,每块都刻着不同的人名——正是当年火场获救的七人!最底下泛黄的纸条上写着:'救命之恩,廿载寻访,终得报偿。'
如今村口石桥上还立着座无名善人碑,碑文正是用那金子铸的。每逢清明,总有人看见七只白鹤绕着石碑盘旋,而周师傅的工坊里,永远留着把空荡荡的摇椅,椅上搁着个永远修不好的雕花木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