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良的守林人:深山里的二十年无私守护

admin6天前未分类10

在云雾缭绕的青龙山脉深处,有一座被当地人称为'野人岭'的原始森林。这里终年潮湿阴冷,毒蛇猛兽出没,却流传着一个关于守林人老周的真实故事。

1998年的夏天,刚退伍的周建军主动申请来到这个连地图上都找不到标号的护林点。当时的林业局长拍着他肩膀说:'小周啊,那地方三年换了七个看守员,最长的一个坚持了十个月。'老周只是憨厚地笑笑,背着半人高的行军包就上了山。

最初的考验来得猝不及防。某个暴雨夜,山洪冲毁了进山唯一的小路,老周吃着发霉的干粮撑了整整两周。他在日记里写道:'饿得能听见胃在唱歌,但看着那些百年老树,总觉得它们在对我鞠躬。'

2003年非典期间,老周做了一件让全县震动的事。他在巡山时发现三个发烧的采药人,冒着被传染的风险,用自制的担架轮流背着他们走了二十里山路。卫生院的王医生回忆说:'老周浑身被荆棘刮得血淋淋的,却一直念叨着'他们家里还有娃要养活'。

最惊险的是2015年那场山火。当时老周正在给患病的妻子熬药,看见西边天空泛红,抄起铁锹就冲了出去。他在火场里连续扑救38小时,救出了七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,自己却重度烧伤。躺在病床上时,村民们轮流送来土鸡蛋,老周全部分给了同病房的留守儿童。

去年冬天,林业局终于给老周配了辆巡逻车。他却把车改造成'移动诊所',每个月两次载着镇医院的医生进山义诊。车身上'森林120'的红漆字,是用老伴陪嫁的银镯子换的油漆刷的。

今年清明,我在老周的木头小屋见到了他。六十岁的人头发全白了,腰也弯了,但那双布满老茧的手仍然稳稳地记录着巡山日志。小屋墙上贴着泛黄的奖状,最显眼处却钉着张小学生作业纸,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:'周爷爷,等我长大也要当守林员。'

下山时,护林站的小张告诉我个秘密:老周其实有三次调回城里的机会,连调令都下来了。我问老周为什么留下,他正在给受伤的猫头鹰包扎,头也不抬地说:'总得有人记住这些树年纪的样子。'

夕阳把老周的影子拉得很长,恍惚间觉得那影子变成了棵扎根深山的古树。或许这就是坚守最美的模样——不需要惊天动地,只是日复一日地,把平凡的事做成不平凡的生命印记。

相关文章

善良的木匠与山中精灵:一段治愈人心的奇遇

在云雾缭绕的青石山下,有个叫柳树屯的小村庄。村里住着个六十多岁的老木匠姓陈,手艺好得出奇,雕出来的木鸟儿能扑棱翅膀,刻的木马驹儿能驮着孩子满院跑。可老陈头最让人称道的不是手艺,是他那颗像松木纹路般温润...

善良的渔夫与报恩的金鱼:一个关于诚信与感恩的古老故事

在一个遥远的海边小村庄,住着一位名叫老李的渔夫。他年近六旬,脸上的皱纹像海浪一样层层叠叠,粗糙的双手记录着他与大海搏斗的岁月。老李是村里最穷的人,但他也是心地最善良的一个。那是一个暴雨将至的黄昏,老李...

善良的卖茶婆婆与神秘乞丐的奇遇

在江南的一个古老小镇上,流传着一个温暖人心的故事。这个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年过六旬的卖茶婆婆,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李婆婆。李婆婆的茶摊就设在镇口的老槐树下,一摆就是三十多年。她的茶叶不是什么名贵品种,但胜在...

老木匠的最后一课:善良比手艺更能传世

在浙西山区的青溪村,住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木匠胡师傅。他做的家具不用一根钉子却能传三代,村里人都说他的手艺是神仙教的。那年初冬,胡师傅收了个城里来的大学生当徒弟。小伙子叫周明,戴着黑框眼镜,手指白皙修长...

善良的守林人与山中精灵的报恩

在云南的深山里,有个叫老周的守林人。六十多岁的老周独自住在半山腰的木屋里,一守就是三十年。村里人都说他傻,放着城里儿女给安排的清福不享,非要守着这片老林子。那年冬天特别冷,老周巡山时在雪地里发现只受伤...

善良的守村人:三十年如一日守护孤寡老人的暖心故事

在皖南山区的一个小村庄里,住着一位被村民们亲切称为'老杨头'的六旬老人。他并非本地人,三十年前的一个暴雨夜,这个外乡人敲开了村口王阿婆家的门,从此便在村尾废弃的碾米房里安了家。起初村民们对这个沉默寡言...

发表评论   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