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良的守林人:深山里的二十年无私守护
在云雾缭绕的青龙山脉深处,有一座被当地人称为'野人岭'的原始森林。这里终年潮湿阴冷,毒蛇猛兽出没,却流传着一个关于守林人老周的真实故事。
1998年的夏天,刚退伍的周建军主动申请来到这个连地图上都找不到标号的护林点。当时的林业局长拍着他肩膀说:'小周啊,那地方三年换了七个看守员,最长的一个坚持了十个月。'老周只是憨厚地笑笑,背着半人高的行军包就上了山。
最初的考验来得猝不及防。某个暴雨夜,山洪冲毁了进山唯一的小路,老周吃着发霉的干粮撑了整整两周。他在日记里写道:'饿得能听见胃在唱歌,但看着那些百年老树,总觉得它们在对我鞠躬。'
2003年非典期间,老周做了一件让全县震动的事。他在巡山时发现三个发烧的采药人,冒着被传染的风险,用自制的担架轮流背着他们走了二十里山路。卫生院的王医生回忆说:'老周浑身被荆棘刮得血淋淋的,却一直念叨着'他们家里还有娃要养活'。
最惊险的是2015年那场山火。当时老周正在给患病的妻子熬药,看见西边天空泛红,抄起铁锹就冲了出去。他在火场里连续扑救38小时,救出了七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,自己却重度烧伤。躺在病床上时,村民们轮流送来土鸡蛋,老周全部分给了同病房的留守儿童。
去年冬天,林业局终于给老周配了辆巡逻车。他却把车改造成'移动诊所',每个月两次载着镇医院的医生进山义诊。车身上'森林120'的红漆字,是用老伴陪嫁的银镯子换的油漆刷的。
今年清明,我在老周的木头小屋见到了他。六十岁的人头发全白了,腰也弯了,但那双布满老茧的手仍然稳稳地记录着巡山日志。小屋墙上贴着泛黄的奖状,最显眼处却钉着张小学生作业纸,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:'周爷爷,等我长大也要当守林员。'
下山时,护林站的小张告诉我个秘密:老周其实有三次调回城里的机会,连调令都下来了。我问老周为什么留下,他正在给受伤的猫头鹰包扎,头也不抬地说:'总得有人记住这些树年纪的样子。'
夕阳把老周的影子拉得很长,恍惚间觉得那影子变成了棵扎根深山的古树。或许这就是坚守最美的模样——不需要惊天动地,只是日复一日地,把平凡的事做成不平凡的生命印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