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槐树下的秘密:善良木匠与百年报恩的燕子
在皖南群山环绕的青溪村,有棵三人合抱的老槐树。据族谱记载,这棵树是明万历年间栽下的,树干上深深浅浅的沟壑里,总能看到几只燕子忙进忙出。村里最年长的九叔公常说:'这窝燕子啊,比咱们祠堂的梁柱还老哩!'
1998年夏天,暴雨冲垮了村东头张木匠的老宅。这个四十出头的光棍汉蹲在废墟里刨木头时,突然听见细弱的'啾啾'声。原来槐树上的老燕巢被风雨打散了,三只绒毛未褪的小燕子正摔在泥浆里扑腾。张木匠连珍藏的桐油布都顾不上拿,急忙用草帽兜起瑟瑟发抖的小家伙们。
接下来的半个月,这个平时连袜子都补不利索的糙汉子,居然用樟木边角料做了个精巧的鸟屋。'樟木防虫哩!'他边打磨边对来看热闹的孩子们念叨,'你们看这屋檐要翘起来,雨水才挂不住。'更稀奇的是,他每天天不亮就去田埂挖蚯蚓,被早起的王婶撞见好几回。
秋分那天,最后一只小燕子终于扑棱着飞走了。张木匠站在槐树下直搓手:'走吧走吧,明年记得......'话没说完自己先笑了,哪有燕子能记人情的?可第二年谷雨时节,最先飞回来的那只燕子喙上带着块醒目的白斑,稳稳落在张木匠新搭的晾衣绳上。
2003年非典闹得最凶时,村里突然来了辆省城牌照的救护车。原来考察民俗的赵教授在老槐树下突发心梗,是张木匠用板车把人拉到卫生所的。后来赵教授康复后带着学生来道谢,发现老槐树上竟挂着七个燕巢。'奇了!'老教授推着眼镜数了三遍,'燕群通常不会这么密集筑巢啊。'
这个秘密在2016年夏天被揭晓。连日的暴雨引发山体滑坡,半夜里张木匠被此起彼伏的燕子叫声惊醒。他抄起铜盆往外跑时,整个村子的狗都跟着狂吠起来。等村民们在晒谷场集合清点人数时,后山轰隆隆塌下来半片山坡,张木匠那间贴着'燕居'对联的屋子,瞬间被埋在了三米厚的泥石下。
如今青溪村发展乡村旅游,老槐树成了必看的'灵树'。树干上钉着块木牌,上面是赵教授亲笔写的'燕知反哺,人岂无情'。每当有游客质疑故事的真实性,晒得黝黑的张木匠就指着树梢:'瞧见没?那只白嘴儿的祖宗燕,今年都带第十八代小崽儿回来喽!'
去年冬至,村里来了个拍纪录片的团队。摄像机拍到个神奇画面:当张木匠在树下刨木头时,二十多只燕子轮流往他工具箱里叼干草。九叔公坐在祠堂门槛上直咂嘴:'老话说燕子嫌贫爱富,我活九十岁才知道,它们分明最会看人心啊!'
今年开春,村委会在槐树下立了块解说牌。最后一行小字写着:'2008-2023年间,青溪村共走出47位大学生,其中36人的录取通知书收到当日,都被家人带来系过红绸。'这或许就是老辈人说的——善念如同燕衔泥,点点滴滴筑福缘。
清明那天,有个戴眼镜的年轻人静静在树下站了很久。临走时他往功德箱塞了个信封,后来村会计发现里面是张省建筑设计院的聘书复印件,署名'赵燕归'。聘书背面用钢笔写着:'二十三年前被救的孩子,如今能救更多人了。'