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良的守灯人:一盏油灯温暖百年山村

admin6天前未分类9
在云雾缭绕的青峰山深处,有个名叫灯影村的小村落。这里流传着一个关于守灯人的真实故事,那盏永不熄灭的油灯,照亮了五代人的光阴。

民国初年,村里来了个外乡货郎叫陈老憨。那年寒冬大雪封山,他借宿在村口破庙时,发现庙里供着一盏快要油尽的铜灯。老住持临终前拉着他的手说:『这灯是明朝将军为报村民救命之恩留下的,灯灭则运衰,求您...』话音未落便咽了气。

陈老憨本打算雪停就走,却鬼使神差留下了。他拆了自己的货担当柴烧,用棉袄里的棉絮搓灯芯,每天寅时添油,亥时剪芯。最困难时,他甚至典当棉裤换灯油,冻得双腿生疮。

1938年日军扫荡,有个小兵追着村童要烧房子。陈老憨举着油灯挡在孩子面前,灯焰突然窜起三尺高。小兵吓得跪地磕头,后来队伍再没来过灯影村。这事上了县志,现在县博物馆还收藏着当年那盏铜灯的灯座。

改革开放后,村里要修公路必须拆庙。八十岁的陈老憨第三次脑梗刚出院,拄着拐棍守在灯前七天七夜。最后施工队特意绕开庙基,还捐钱重修了庙宇。现在庙墙上还能看到当年公路规划的红色标记线。

2015年除夕夜,第一百零三岁的陈老憨在添完最后一勺油后安然离世。村民发现他的棉袄内衬缝着二十三张当票,最早那张民国三十五年的当票上写着『当青布长衫一件,换灯油三斤』。

如今铜灯被移进村史馆,由村民轮流守护。去年山洪冲毁变电站,整座山漆黑一片,唯独史馆那盏灯亮着。灯光下,人们看见陈老憨的曾孙女正垫着脚给灯添油,身高姿势与老照片里的陈老憨一模一样。

灯影村现在成了旅游胜地,游客最爱买的就是铜灯造型的纪念品。导游总爱指着史馆门前的统计牌说:『从1921年至今,这盏灯消耗了3815斤油,棉絮274斤,却照亮了189人考上大学,17位百岁老人...』

去年文物局专家来检测,发现灯盏底部刻着『善灯长明』四个小字。村里孩子都知道,这是陈爷爷没说完的话——善良才是永不熄灭的灯。

相关文章

善良的回报:老木匠与神秘乞丐的暖心故事

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里,住着一位年过六旬的老木匠,村里人都亲切地叫他李伯。李伯的手艺极好,做的家具结实耐用,但他从不抬高价格,遇到穷苦人家还常常免费帮忙修理。那年冬天特别寒冷,大雪封山,村里人都躲在家中...

善良的卖粥婆婆:一碗热粥温暖三代人的心

在江南水乡的青石镇,有位白发苍苍的赵婆婆,她的粥铺开了整整六十年。每天清晨四点,当镇子还沉睡在薄雾中时,她佝偻的身影就已在灶台前忙碌。铁锅里翻滚的不仅是白米粥,还有一段跨越半个世纪的温情故事。1958...

善良的豆腐匠与神秘乞丐:一碗热豆腐改变命运

在江南水乡的青石镇上,住着一位名叫李老实的豆腐匠。每日天不亮就推着吱呀作响的木轮车,沿街叫卖雪白嫩滑的豆腐。这年寒冬腊月,屋檐下的冰凌足有半尺长,镇上来了个衣衫褴褛的老乞丐,蜷缩在祠堂角落瑟瑟发抖。这...

善良的守桥人:一个让全村人感动的真实故事

在江南水乡的一个小村庄里,有一条湍急的河流将村子一分为二。河上只有一座年久失修的木桥,每逢雨季,河水暴涨,村民们过河都提心吊胆。村里有位叫老张头的孤寡老人,六十多岁,无儿无女。他年轻时是村里的木匠,后...

善良的老木匠与神奇的报恩鸟

在很久以前,大山深处有个叫青溪的小村庄。村里住着一位六十多岁的老木匠张师傅,手艺精湛却从不收穷苦人家的工钱。他那间总飘着松木香的小院里,常年堆着帮邻居们免费修补的农具。那年深冬特别冷,张师傅清早开门扫...

老木匠的传家宝:一把刻刀背后的百年诚信

在江南水乡的青石板巷深处,有间挂着褪色招牌的"沈记木器行"。八十岁的沈老爷子总爱坐在斑驳的枣木工作台前,用布满老茧的手指摩挲着一把乌木柄刻刀,刀身刻着"童叟无欺"四个小字,在晨光里泛着温润的光。这把刀...

发表评论   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