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良木匠救白狐,十年后山中奇遇报恩情

admin7天前未分类12
在太行山脚下的李家村,住着一位名叫李正德的老木匠。五十多岁的李师傅手艺精湛,更难得的是有着一副菩萨心肠,村里谁家门窗坏了,他总是不收分文地帮忙修补。

那年腊月,大雪封山。李师傅去镇上买年货归来,在村口老槐树下发现团雪白的影子。走近才看清是只通体雪白的狐狸,后腿被捕兽夹咬得血肉模糊,琥珀色的眼睛蓄着泪水。

'造孽啊!'李师傅连忙脱下棉袄裹住白狐。那白狐竟通人性般,用头轻轻蹭他手掌。李师傅顾不得狐狸皮在镇上能卖好价钱,抱着它深一脚浅一脚去了镇上兽医家。

三个铜板的诊费,半吊钱的草药,抵得上李师傅三天工钱。老伴埋怨他傻,他却乐呵呵地说:'瞧这眼睛多灵性,保不准是山里的精灵哩!'

白狐养伤的日子里,李师傅家总发生怪事。清早开门,门槛放着还冒热气的山菇;晾在院子的衣裳丢了,第二天整整齐齐叠在床头。最奇的是有天深夜,李师傅看见白狐蹲在月光里,前爪合十像在作揖。

开春时,白狐的伤好了。李师傅抱着它到山脚:'去吧,山里才是你家。'白狐绕着他转了三圈,突然开口说了人话:'恩公大德,十年后的今日,请到青石崖相见。'说完化作一道白光消失了。

这事成了李家村茶余饭后的谈资。有人说李老汉癔症了,也有人说真见过会说话的白狐。李师傅自己倒从不当真,依旧每日锯木头、刨板子。

转眼十年过去,李师傅已头发花白。这年夏天暴雨冲垮了进山的路,偏偏县太爷要赶在中秋前给知府大人送百寿屏风。李师傅带着徒弟冒雨上山选木材,不料在青石崖遭遇山体滑坡。

泥浆裹着碎石轰隆而下时,李师傅把徒弟猛地推向安全处,自己却被冲下悬崖。恍惚间,他看见道白光托住自己,竟轻飘飘落在一处干燥的山洞里。

洞中站着位白衣女子,眉眼像极了当年那只白狐。她捧出个红布包:'恩公当年三个铜板换我性命,今日奉还百年老参一支,可治老夫人眼疾。崖下那棵紫檀树,权当谢礼。'

李师傅回家后,果然在悬崖裂缝中找到棵三人合抱的紫檀。更神奇的是,老伴用了老参熬的汤药,模糊多年的眼睛竟渐渐清明起来。后来那架紫檀百寿屏风成了贡品,知府亲自题了'巧手仁心'的匾额。

如今李家村口立着块狐仙碑,碑文正是李师傅临终留下的话:'行善莫问前程,举头三尺有神明。'每到雪天,总有村民看见碑前有几朵没沾雪的野山菇,摆得整整齐齐。

这个真实发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故事,被收录在《太行山志·异闻篇》中。县档案馆至今保存着当年的屏风图纸,边缘处还留着半个小小的爪印,像是谁故意按上去的记号。

相关文章

善良的樵夫与山中仙人的奇缘

在很久以前,太行山脚下住着一位名叫张老三的樵夫。他每天清晨上山砍柴,傍晚挑到镇上贩卖,日子过得清贫却安稳。村里人都知道,张老三有个怪癖——见到受伤的动物总要停下来救治,为此经常耽误砍柴的时辰。这年冬至...

老槐树下的誓言:三代人的诚信与坚守

在皖北一个叫柳树湾的小村庄里,有棵三人合抱的老槐树。树干上深深浅浅的划痕记录着七十年的光阴,最醒目的位置刻着歪歪扭扭的四个字——'借粮必还'。1942年深秋,饥荒像野火般蔓延。村里最壮实的后生张满仓在...

善良的谎言:老鞋匠与流浪汉的温暖十年

在江南古镇青石巷的尽头,有间挂着铜铃的老鞋铺。六十岁的陈伯总在清晨用软布擦拭那双从不上架的皮鞋,邻居们都笑他痴,直到那个暴雨夜,穿西装的陌生男人跪在店门口哭红了眼。十年前深冬的早晨,陈伯发现有个蓬头垢...

善良的樵夫与山中仙人的报恩

在很久以前,太行山脚下住着一位名叫王老实的樵夫。每日清晨,他都会背着斧头上山砍柴,傍晚时分挑着柴火到镇上贩卖,日子虽不富裕却也安稳。这年冬天格外寒冷,大雪封山半月有余。王老实家中存粮见底,只得冒雪上山...

善良的谎言:老鞋匠与流浪汉的温暖奇缘

在江南古镇的青石巷尾,有位六十多岁的陈老鞋匠。他的修鞋铺子不过五平米,却总摆着两把褪色的红塑料凳——这事得从三年前那个暴雨夜说起。那天临近打烊,屋檐水帘里突然跌进个湿透的流浪汉。破洞的解放鞋渗着泥水,...

善良的守林人与山中精灵的报恩

在云雾缭绕的青峰山脚下,住着一位独居的守林人老赵。六十岁的他像棵老松树般扎根在这片林子里二十年,每天清晨总踩着露水巡山,傍晚伴着鸟鸣归来。那年冬天特别冷,老赵巡山时发现一只受伤的白狐卡在捕兽夹里,左后...

发表评论   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