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槐树下的誓言:三代人的诚信与坚守
在皖北一个叫柳树湾的小村庄里,有棵三人合抱的老槐树。树干上深深浅浅的划痕记录着七十年的光阴,最醒目的位置刻着歪歪扭扭的四个字——'借粮必还'。
1942年深秋,饥荒像野火般蔓延。村里最壮实的后生张满仓在槐树下拦住逃荒的李老汉一家,把刚分的三十斤高粱米塞进对方裂口的麻袋里。'等年景好了,记得还我爹。'满仓说完就转身下了麦田,没看见身后李家人跪成一排的膝盖印。
这个约定在战火中辗转了八年。1950年清明,一个穿军装的独臂男人牵着瘦小的男孩来到张家。包袱里除了三十斤新麦,还多出两双千层底布鞋。'爹临走前攥着借条咽的气。'男孩垫着板凳在槐树上刻字时,子弹从男人空荡荡的袖管里漏出来,在树根处砸出几个小坑。
改革开放那年,张家孙子结婚差八桌碗筷。半夜有人翻墙进来,放下崭新的青花瓷碗就跑。天亮时老张发现每个碗底都烙着'李记窑厂',这才知道当年那个刻字的男孩已成陶瓷大王。树皮上新添的刻痕深得能藏住露水:'瓷碗一百二十件'。
2020年疫情封村时,老槐树突然开满槐花。几个穿防护服的年轻人踩着梯子采摘,做成槐花饼分给孤寡老人。带头姑娘防护服背后写着'柳树湾李家',她太爷爷刻的字正在她头顶沙沙作响。
今年清明节,有人看见新上任的村支书带着孩子们在树下讲故事。晨光里,1923年的借条、1950年的子弹壳、1980年的碗片和2020年的防护手套,正在玻璃展柜里闪着细碎的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