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良的木匠与报恩的燕子:一个温暖人心的民间故事
在一个名叫青溪的小山村里,住着一位年近六旬的老木匠张师傅。他手艺精湛却从不抬价,给寡妇修房梁只收半斗米,替孤儿院做桌椅更是分文不取。村里人都说,张师傅粗糙的手掌里攥着颗金子般的心。
那年春天特别冷,倒春寒让屋檐下的冰溜子迟迟不化。张师傅正在院里刨木头,忽然听见‘啪嗒’一声响——只羽毛未丰的小燕子从巢里摔了下来,右翅膀怪异地耷拉着。
‘造孽哟!’张师傅连忙摘下围裙兜住小燕子。他对着阳光仔细检查,发现翅膀骨折处已经发青。邻家孩子劝他:‘野鸟活不成的,不如扔给黄猫加餐。’老人却瞪起眼:‘当年我逃荒快饿死时,是只山雀掉在跟前都没舍得吃!’
张师傅翻出给孙子准备的棉签和红药水,又拆了半截竹帘子当夹板。每天清晨,他都要把蘸了小米粥的草茎递到小燕子嘴边;夜深人静时,总能看到油灯下佝偻的身影在调整夹板角度。第七天早晨,窝里突然传来‘啾啾’的叫声,那伤翅竟能微微颤动了!
谷雨那天,小燕子忽然叼来根金黄的麦穗放在窗台上。张师傅笑呵呵地对喝茶的老友说:‘瞧这小东西,还晓得报恩哩!’谁也没想到,这竟是奇迹的开始。
此后整整三年,每到收麦季节,总有金灿灿的麦穗出现在张家窗台。更奇的是,但凡张师傅出门干活,必能撞见送粮的商队或需要修马车的旅人。村里渐渐流传起‘木匠养了只招财燕’的说法,但老人总是摆摆手:‘善心招福气,关鸟儿啥事?’
第四年大旱,晒场上的麦子瘪得像空壳。某天清晨,上百只燕子黑压压地掠过麦田,每只都衔着沉甸甸的麦穗往张家飞。晒谷坪转眼堆起金黄的小山,而那只被救的燕子立在最高的麦垛上,右翅有道月牙形的白痕——正是当年骨折的印记。
如今青溪村口立着块‘燕报亭’,来往行人都要歇脚喝碗麦茶。你若细看亭柱雕花,会发现其中藏着个秘密:每根椽子上都刻着展翅的燕子,而正中大梁的纹路,分明是双托举的手。
那年春天特别冷,倒春寒让屋檐下的冰溜子迟迟不化。张师傅正在院里刨木头,忽然听见‘啪嗒’一声响——只羽毛未丰的小燕子从巢里摔了下来,右翅膀怪异地耷拉着。
‘造孽哟!’张师傅连忙摘下围裙兜住小燕子。他对着阳光仔细检查,发现翅膀骨折处已经发青。邻家孩子劝他:‘野鸟活不成的,不如扔给黄猫加餐。’老人却瞪起眼:‘当年我逃荒快饿死时,是只山雀掉在跟前都没舍得吃!’
张师傅翻出给孙子准备的棉签和红药水,又拆了半截竹帘子当夹板。每天清晨,他都要把蘸了小米粥的草茎递到小燕子嘴边;夜深人静时,总能看到油灯下佝偻的身影在调整夹板角度。第七天早晨,窝里突然传来‘啾啾’的叫声,那伤翅竟能微微颤动了!
谷雨那天,小燕子忽然叼来根金黄的麦穗放在窗台上。张师傅笑呵呵地对喝茶的老友说:‘瞧这小东西,还晓得报恩哩!’谁也没想到,这竟是奇迹的开始。
此后整整三年,每到收麦季节,总有金灿灿的麦穗出现在张家窗台。更奇的是,但凡张师傅出门干活,必能撞见送粮的商队或需要修马车的旅人。村里渐渐流传起‘木匠养了只招财燕’的说法,但老人总是摆摆手:‘善心招福气,关鸟儿啥事?’
第四年大旱,晒场上的麦子瘪得像空壳。某天清晨,上百只燕子黑压压地掠过麦田,每只都衔着沉甸甸的麦穗往张家飞。晒谷坪转眼堆起金黄的小山,而那只被救的燕子立在最高的麦垛上,右翅有道月牙形的白痕——正是当年骨折的印记。
如今青溪村口立着块‘燕报亭’,来往行人都要歇脚喝碗麦茶。你若细看亭柱雕花,会发现其中藏着个秘密:每根椽子上都刻着展翅的燕子,而正中大梁的纹路,分明是双托举的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