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良的磨坊主与神秘乞丐:一个改变全村命运的奇遇
在遥远的山脚下,有一个名叫青溪村的小村庄。这里住着一位年过半百的磨坊主老周,他那座吱呀作响的水磨坊是全村人赖以生存的粮食加工站。老周为人忠厚,总是把最后半袋面粉留给实在揭不开锅的乡亲,自己却常啃着掺麸皮的硬馒头。
那年初冬特别寒冷,连磨坊的溪水都结了薄冰。某个风雪交加的傍晚,老周正准备关门,忽然发现门廊蜷缩着个衣衫褴褛的老乞丐。老人冻得嘴唇发紫,怀里却紧紧抱着个破包袱。"进来烤烤火吧。"老周不假思索地脱下棉袄披在乞丐肩上。
乞丐在炉边暖了三天才缓过劲来。第四天清晨,老周发现枕边多了个油纸包,里面是十几粒从未见过的麦种,旁边用炭笔写着:"种在向阳坡,来年青黄不接时采收。"而那位神秘老人早已不见踪影。
开春后,老周将信将疑地把麦种撒在后山。令人惊讶的是,这些麦苗竟在贫瘠的山地上疯长,五月就结出沉甸甸的麦穗。更神奇的是,磨出来的面粉带着淡淡甜香,蒸出的馒头能让久病的人恢复食欲。
消息传开后,村里闹了旱灾的张家媳妇抱着高烧的孩子来求面粉。老周二话不说装了一袋,当晚孩子就退了烧。渐渐地,越来越多村民来求这种"药馒头",老周的水磨坊从早忙到晚。有人出高价收购麦种,他却坚持免费分给贫困户:"那位老先生既肯帮我,我岂能藏私?"
第二年秋收时,整个青溪村的山坡都金浪翻滚。更令人称奇的是,凡种过这种麦子的土地,来年种普通庄稼也格外丰收。曾经贫瘠的村庄渐渐丰衣足食,老周简陋的磨坊门口总堆着村民悄悄送来的时令蔬菜。
十年后的清明节,有人看见老周在磨坊后山立了块无字碑,碑前摆着新蒸的馒头。月光下,隐约有个佝偻身影在碑前停留,晨曦初露时,碑前多了包用红布裹着的种子,在春风中微微发着光。
如今青溪村的民俗博物馆里,仍陈列着半袋发黄的面粉标本。解说员总会对游客说:"这叫'仁义麦',据说遇到真心行善的人,种出来的麦子会格外香甜。"而村里孩子们最爱听的故事开头永远是:从前有个傻乎乎的老好人,把最后一件棉袄给了素不相识的流浪汉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