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良的卖油翁:一勺油换来的十年恩情

admin6天前未分类10
在江南一个叫清水镇的小地方,流传着一个温暖人心的故事。

这年冬天特别冷,腊月里连石板路都冻出了裂纹。镇上有个叫周老实的卖油翁,每天挑着油担子走街串巷。这天傍晚,他看见破庙墙角蜷着个衣衫单薄的外乡人,怀里还抱着个面黄肌瘦的小女娃。

'老哥,给孩子喝口热油吧。'周老实掏出随身的锡壶,倒出半勺芝麻油。外乡人颤抖着接过,突然拉着孩子扑通跪下:'恩人啊,我们父女逃荒三天,您是第一个施舍的活菩萨!'

后来才知道,这外乡人竟是邻县有名的养蜂人张大全。第二年开春,张大全带着十桶蜂蜜来找周老实,非要和他合伙做买卖。更神奇的是,张大全的女儿小桃红天生会辨油香,后来成了远近闻名的品油师。

如今清水镇的'周记油坊'门口还挂着当年那个锡壶,壶底刻着两行小字:'一勺油暖三冬,十年情记一生'。每到年关,周家后人仍会熬制'恩情油'免费送给孤寡老人,这个传统已经延续了六十多年。

去年冬天特别冷,有个大学生专门来油坊做调研。周家第五代传人周明给他看账本:自1953年至今,累计送出恩情油18756斤,收到谢礼蜂蜜3240斤,但更多回报是无法计量的——曾有收到油的老婆婆连夜纳了三十双鞋底回赠,也有被救济的货郎义务帮工整整三年。

最动人的是1998年发大水时,当年那个小桃红已是七旬老人,带着孙子划船送来三百斤蜂蜡。她说:'蜂蜡防水,给乡亲们抹船缝。我爹临终前还念叨,那年要不是半勺油暖了心窝,我们父女早就冻死在破庙了。'

现在镇小学思想品德课总要讲这个故事,孩子们都知道:善良就像好油,看着清亮亮的不起眼,却能香飘百年。

相关文章

善良的樵夫与山中老神仙:一碗热粥的福报

在云雾缭绕的青龙山下,有个名叫王老实的樵夫。每日鸡鸣而起,背着柴刀和干粮上山砍柴,傍晚时分挑着柴担到镇上售卖,换些米面油盐度日。虽清贫如洗,他却总把破茅屋收拾得干干净净,灶台上永远温着一罐热粥。那年腊...

老木匠的最后一课:善良比手艺更珍贵

在江南的一个小镇上,住着一位姓陈的老木匠。他的手艺远近闻名,经他手打造的家具不仅结实耐用,还带着一种独特的灵气。镇上人都说,陈师傅做的衣柜,衣服放进去十年都不会生虫;他打的雕花床,睡在上面连梦都是香甜...

善良的谎言:老木匠与神秘乞丐的暖心故事

在江南的一个水乡小镇上,住着一位年过六旬的老木匠李大爷。他手艺精湛却生活清贫,最珍视的是一套祖传的紫檀木工具。某个寒夜,一位浑身湿透的乞丐敲开了他的门......那晚的雨下得特别大,李大爷正准备休息时...

善良的樵夫与山中老神仙:助人终得福报

在很久以前,大山脚下住着一位名叫阿诚的年轻樵夫。他每天清晨就带着斧头上山砍柴,傍晚背柴到集市上卖,换些米面油盐度日。虽然日子清苦,但阿诚总是乐呵呵的,见了谁都要热情地打招呼。这年冬天特别寒冷,阿诚像往...

善良的补锅匠与神秘老人:一碗热粥改变命运

在江南的一个小镇上,流传着一个关于补锅匠张老五的故事。这个故事发生在光绪年间,至今仍被当地人津津乐道。张老五是个四十出头的光棍汉,靠走街串巷补锅为生。他手艺精湛却收费低廉,遇到穷苦人家常常分文不取。腊...

老槐树下的约定:一个跨越六十年的报恩故事

在皖南山区有个叫青溪的小村庄,村口有棵三人合抱的老槐树。每逢夏夜,树下总坐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,给孩子们讲一个关于信义的故事。1959年饥荒年景,16岁的周水生饿得昏倒在田埂上。同村木匠陈德胜发现后,把...

发表评论   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