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良的卖油翁:一勺油换来的十年恩情
在江南一个叫清水镇的小地方,流传着一个温暖人心的故事。
这年冬天特别冷,腊月里连石板路都冻出了裂纹。镇上有个叫周老实的卖油翁,每天挑着油担子走街串巷。这天傍晚,他看见破庙墙角蜷着个衣衫单薄的外乡人,怀里还抱着个面黄肌瘦的小女娃。
'老哥,给孩子喝口热油吧。'周老实掏出随身的锡壶,倒出半勺芝麻油。外乡人颤抖着接过,突然拉着孩子扑通跪下:'恩人啊,我们父女逃荒三天,您是第一个施舍的活菩萨!'
后来才知道,这外乡人竟是邻县有名的养蜂人张大全。第二年开春,张大全带着十桶蜂蜜来找周老实,非要和他合伙做买卖。更神奇的是,张大全的女儿小桃红天生会辨油香,后来成了远近闻名的品油师。
如今清水镇的'周记油坊'门口还挂着当年那个锡壶,壶底刻着两行小字:'一勺油暖三冬,十年情记一生'。每到年关,周家后人仍会熬制'恩情油'免费送给孤寡老人,这个传统已经延续了六十多年。
去年冬天特别冷,有个大学生专门来油坊做调研。周家第五代传人周明给他看账本:自1953年至今,累计送出恩情油18756斤,收到谢礼蜂蜜3240斤,但更多回报是无法计量的——曾有收到油的老婆婆连夜纳了三十双鞋底回赠,也有被救济的货郎义务帮工整整三年。
最动人的是1998年发大水时,当年那个小桃红已是七旬老人,带着孙子划船送来三百斤蜂蜡。她说:'蜂蜡防水,给乡亲们抹船缝。我爹临终前还念叨,那年要不是半勺油暖了心窝,我们父女早就冻死在破庙了。'
现在镇小学思想品德课总要讲这个故事,孩子们都知道:善良就像好油,看着清亮亮的不起眼,却能香飘百年。
这年冬天特别冷,腊月里连石板路都冻出了裂纹。镇上有个叫周老实的卖油翁,每天挑着油担子走街串巷。这天傍晚,他看见破庙墙角蜷着个衣衫单薄的外乡人,怀里还抱着个面黄肌瘦的小女娃。
'老哥,给孩子喝口热油吧。'周老实掏出随身的锡壶,倒出半勺芝麻油。外乡人颤抖着接过,突然拉着孩子扑通跪下:'恩人啊,我们父女逃荒三天,您是第一个施舍的活菩萨!'
后来才知道,这外乡人竟是邻县有名的养蜂人张大全。第二年开春,张大全带着十桶蜂蜜来找周老实,非要和他合伙做买卖。更神奇的是,张大全的女儿小桃红天生会辨油香,后来成了远近闻名的品油师。
如今清水镇的'周记油坊'门口还挂着当年那个锡壶,壶底刻着两行小字:'一勺油暖三冬,十年情记一生'。每到年关,周家后人仍会熬制'恩情油'免费送给孤寡老人,这个传统已经延续了六十多年。
去年冬天特别冷,有个大学生专门来油坊做调研。周家第五代传人周明给他看账本:自1953年至今,累计送出恩情油18756斤,收到谢礼蜂蜜3240斤,但更多回报是无法计量的——曾有收到油的老婆婆连夜纳了三十双鞋底回赠,也有被救济的货郎义务帮工整整三年。
最动人的是1998年发大水时,当年那个小桃红已是七旬老人,带着孙子划船送来三百斤蜂蜡。她说:'蜂蜡防水,给乡亲们抹船缝。我爹临终前还念叨,那年要不是半勺油暖了心窝,我们父女早就冻死在破庙了。'
现在镇小学思想品德课总要讲这个故事,孩子们都知道:善良就像好油,看着清亮亮的不起眼,却能香飘百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