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良的豆腐匠与神秘老人:一碗热豆腐改变命运
在江南水乡的青山镇,有个叫陈老实的豆腐匠。每天凌晨三点,他家的石磨就会吱呀呀地响起来,豆香味飘满整个小巷。镇上人都说,陈老实的豆腐比别家嫩三分,因为他总把第一锅豆腐送给孤寡老人。
那年腊月初八,风雪特别大。陈老实照例推着独轮车去集市,路过土地庙时听见微弱的咳嗽声。破败的庙檐下蜷着个白发老人,单薄的青布衫上结着冰碴子。
'老伯,这碗热豆腐您趁暖喝。'陈老实把准备当午饭的豆腐连陶碗递过去,又脱下棉袄裹住老人发抖的双腿。老人浑浊的眼睛突然亮起来:'后生,你后腰是不是有块枫叶状的胎记?'
陈老实惊得差点摔了豆腐挑子——这胎记自小被衣衫遮着,连他媳妇都不知道。老人颤巍巍从怀里摸出半块玉佩:'三十年前发大水,有个年轻人用这玉佩换了艘渔船......'
原来陈老实父亲当年救人时,曾把祖传玉佩给了个逃难的老书生。如今那书生已是江南织造局的退隐大师傅,专门来报恩的。老人手把手教会陈家十二道失传的豆腐雕花手艺,那年春节,镇上家家户户的供桌上都摆着牡丹形状的福寿豆腐。
最神奇的是,老人临走时在豆腐坊后院的枯井里点了盏油灯。第二年春天,井里突然涌出甘甜的山泉水,做出来的豆腐透着淡淡的桂花香。现在青山镇的'报恩豆腐'成了御贡,陈老实却依然每天留出三锅豆腐,专送给吃不起药的穷苦人。
去年冬至,有个穿西装的年轻人来买豆腐,临走时对着陈老实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头——正是当年他供着念完医学院的孤儿张大夫。您说这世上的善缘,是不是就像那石磨里的豆浆,转着转着就凝成了白玉般的好光景?
如今镇上孩子都会唱:'青石磨,吱扭扭,陈家的豆腐有来由。井水甜,桂花香,善心自有天保佑......'那盏青铜油灯现在还供在豆腐坊的神龛里,灯花时不时会爆出并蒂莲的形状。路过的人都说,看见灯影里有时坐着个笑呵呵的白胡子老人。
(故事取材于湖州双林镇真实传说,当地至今保留着雕花豆腐传统工艺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