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木匠的最后一课:善良比手艺更珍贵
在皖南山区有个叫青溪的小村庄,村里有位七十多岁的张木匠,做的家具能传三代人。这些年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,但每逢谁家嫁娶,总要排队请他打一套家具当嫁妆。
去年深秋,张木匠收了个叫小海的徒弟。这孩子父母双亡,跟着奶奶长大,初中毕业就辍学了。村里人都说这孩子手脚不干净,前年还偷过王婶家的腊肉。但张木匠看见小海总蹲在自家院墙外偷看干活,有天终于打开院门:'想学就进来吧,管饭不给工钱。'
头三个月,小海只能刨木花、磨砂纸。有次张木匠发现少了两个雕花凿子,第二天看见凿子别在小海裤腰上,只当没瞧见。那天收工后,老人突然说:'工具就像人心,用歪了就会留下疤。'月光下小海的脸红得像炭火。
转年开春,村里李家的闺女要出嫁。张木匠接了个雕花拔步床的活计,特意让小海负责最显眼的床楣。孩子熬了七个通宵,可就在完工那天,邻村周木匠突然上门,举着张泛黄的契约说二十年前张木匠欠他爹三件家具。
老人盯着契约看了半晌,转身取出积蓄:'钱不够,这套新打的拔步床抵给你。'小海急得直拽师父袖子——那床楣上还刻着他偷偷加的自己名字呢!送走周木匠,老人摸着徒弟的头说:'人欠的债,总有一天要还的。'
三个月后,周家突然把拔步床送回来了,还带着县电视台的人。原来周木匠儿子结婚用床时,发现床板反面刻着密密麻麻的'正'字。老周想起父亲临终说过,当年洪水里是张木匠分给他家最后半袋粮,这些'正'字正是记的救命粮。
那天小海在院里拼命刨木头,眼泪把前襟打湿了一大片。突然听见师父在身后说:'下周开始教你雕龙凤,记得把名字刻在显眼处。'电视台来采访那天,老人让徒弟捧着'皖南民间工艺传承人'的证书站在最前面。
现在青溪村口多了家'山海木艺'工作室,玻璃柜里摆着两把老旧的雕花凿。每当有游客问起,那个手臂纹着青龙的年轻老板总会说:'我师父教过,木头的疤会变成花纹,人摔过的跤也会变成路。'
去年深秋,张木匠收了个叫小海的徒弟。这孩子父母双亡,跟着奶奶长大,初中毕业就辍学了。村里人都说这孩子手脚不干净,前年还偷过王婶家的腊肉。但张木匠看见小海总蹲在自家院墙外偷看干活,有天终于打开院门:'想学就进来吧,管饭不给工钱。'
头三个月,小海只能刨木花、磨砂纸。有次张木匠发现少了两个雕花凿子,第二天看见凿子别在小海裤腰上,只当没瞧见。那天收工后,老人突然说:'工具就像人心,用歪了就会留下疤。'月光下小海的脸红得像炭火。
转年开春,村里李家的闺女要出嫁。张木匠接了个雕花拔步床的活计,特意让小海负责最显眼的床楣。孩子熬了七个通宵,可就在完工那天,邻村周木匠突然上门,举着张泛黄的契约说二十年前张木匠欠他爹三件家具。
老人盯着契约看了半晌,转身取出积蓄:'钱不够,这套新打的拔步床抵给你。'小海急得直拽师父袖子——那床楣上还刻着他偷偷加的自己名字呢!送走周木匠,老人摸着徒弟的头说:'人欠的债,总有一天要还的。'
三个月后,周家突然把拔步床送回来了,还带着县电视台的人。原来周木匠儿子结婚用床时,发现床板反面刻着密密麻麻的'正'字。老周想起父亲临终说过,当年洪水里是张木匠分给他家最后半袋粮,这些'正'字正是记的救命粮。
那天小海在院里拼命刨木头,眼泪把前襟打湿了一大片。突然听见师父在身后说:'下周开始教你雕龙凤,记得把名字刻在显眼处。'电视台来采访那天,老人让徒弟捧着'皖南民间工艺传承人'的证书站在最前面。
现在青溪村口多了家'山海木艺'工作室,玻璃柜里摆着两把老旧的雕花凿。每当有游客问起,那个手臂纹着青龙的年轻老板总会说:'我师父教过,木头的疤会变成花纹,人摔过的跤也会变成路。'