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木匠的最后一课:善良比手艺更珍贵

admin15小时前未分类5
在皖南山区有个叫青溪的小村庄,村里有位七十多岁的张木匠,做的家具能传三代人。这些年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,但每逢谁家嫁娶,总要排队请他打一套家具当嫁妆。

去年深秋,张木匠收了个叫小海的徒弟。这孩子父母双亡,跟着奶奶长大,初中毕业就辍学了。村里人都说这孩子手脚不干净,前年还偷过王婶家的腊肉。但张木匠看见小海总蹲在自家院墙外偷看干活,有天终于打开院门:'想学就进来吧,管饭不给工钱。'

头三个月,小海只能刨木花、磨砂纸。有次张木匠发现少了两个雕花凿子,第二天看见凿子别在小海裤腰上,只当没瞧见。那天收工后,老人突然说:'工具就像人心,用歪了就会留下疤。'月光下小海的脸红得像炭火。

转年开春,村里李家的闺女要出嫁。张木匠接了个雕花拔步床的活计,特意让小海负责最显眼的床楣。孩子熬了七个通宵,可就在完工那天,邻村周木匠突然上门,举着张泛黄的契约说二十年前张木匠欠他爹三件家具。

老人盯着契约看了半晌,转身取出积蓄:'钱不够,这套新打的拔步床抵给你。'小海急得直拽师父袖子——那床楣上还刻着他偷偷加的自己名字呢!送走周木匠,老人摸着徒弟的头说:'人欠的债,总有一天要还的。'

三个月后,周家突然把拔步床送回来了,还带着县电视台的人。原来周木匠儿子结婚用床时,发现床板反面刻着密密麻麻的'正'字。老周想起父亲临终说过,当年洪水里是张木匠分给他家最后半袋粮,这些'正'字正是记的救命粮。

那天小海在院里拼命刨木头,眼泪把前襟打湿了一大片。突然听见师父在身后说:'下周开始教你雕龙凤,记得把名字刻在显眼处。'电视台来采访那天,老人让徒弟捧着'皖南民间工艺传承人'的证书站在最前面。

现在青溪村口多了家'山海木艺'工作室,玻璃柜里摆着两把老旧的雕花凿。每当有游客问起,那个手臂纹着青龙的年轻老板总会说:'我师父教过,木头的疤会变成花纹,人摔过的跤也会变成路。'

相关文章

善良的卖炭翁与神秘乞丐的千年报恩

寒冬腊月,北风呼啸着穿过青石镇破旧的街巷。五十岁的卖炭翁张老汉挑着最后一担炭,扁担在肩头压出两道深红的印子。他呵着白气站在悦来客栈门口,掌柜的却摆手道:'张老头,今儿炭价又跌了,只能给你三十文。'张老...

木匠老张的传家宝:一把刻着善字的旧刨子

在青石镇东头的老槐树下,总能看到张木匠佝偻着腰做活计的身影。他那双布满老茧的手像会说话似的,木料经过他摆弄,眨眼就能变成精巧的家具。最引人注目的,是工作台上那把包浆温润的旧刨子,黄铜镶边上深深镌刻着个...

善良的回报:老木匠与神秘乞丐的暖心故事

在很久以前的一个小山村里,住着一位名叫张木匠的老人。他手艺精湛,为人善良,村里谁家的桌椅坏了,他总是免费帮忙修理。虽然日子过得清贫,但张木匠从不抱怨,总是乐呵呵地帮助他人。那年冬天特别寒冷,大雪封山,...

善良的樵夫与山中灵鹿:一段跨越百年的报恩传奇

在云雾缭绕的苍岩山脚下,世代流传着一个温暖人心的故事。村里最年长的李老太爷总爱在槐树下摇着蒲扇,给孩子们讲述他爷爷亲历的奇事——那要从光绪二十三年的寒冬说起。那年腊月雪特别大,封山的第三天,樵夫张大山...

善良的守桥人:三十年风雨无阻守护村民安全

在西南山区的一个偏僻村庄里,有一座横跨湍急河流的古老铁索桥。这座桥是连接两个村子的唯一通道,桥板早已腐朽,铁索锈迹斑斑,每当山洪暴发时,整座桥就像秋千一样摇晃。三十年前的一个暴雨夜,村民李大山亲眼目睹...

善良的磨坊主与神奇磨盘:一个改变村庄命运的民间故事

在很久很久以前,大山脚下有个叫清水村的小村庄。这里住着一位年过半百的磨坊主老李头,他那间吱呀作响的老磨坊是全村人唯一能磨面粉的地方。那年冬天特别寒冷,百年不遇的大雪封了山路。老李头发现磨盘裂了道缝,面...

发表评论   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