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良的豆腐张:一担豆腐换来半村福
在皖南山区有个叫青石沟的小村子,这里流传着一个关于豆腐张的故事。二十年前,村里来了个外乡人,挑着担子边走边吆喝:“豆腐——热乎的嫩豆腐——”人们都叫他豆腐张。
那是个腊月天,屋檐下的冰溜子有三尺长。豆腐张挑着担子走到村口老槐树下时,看见个衣衫单薄的孩子蜷在树洞里。孩子叫小栓,爹娘得痨病走了,只剩个瞎眼的奶奶。豆腐张没说话,放下担子盛了碗热豆腐,又掏出个冻得硬邦邦的馍馍,在豆腐汤里泡软了递过去。
第二天清早,村里的王婶发现自家门口放着块豆腐。正纳闷时,听见隔壁李叔在嚷嚷:“怪事!我家门廊上也有豆腐!”原来豆腐张天不亮就把豆腐分给了村里二十多户困难人家。打那天起,每月逢五逢十,总有人家门口悄没声地多出块豆腐。
开春时发洪水,豆腐张的豆腐坊被冲垮了半间墙。村民们扛着锄头铁锹来帮忙,小栓奶奶摸着墙缝说:“老姊妹们,把我屋后那棵杉树伐了吧,给张师傅做梁。”后来才知道,那是她留着做寿材的树。
最奇的是那年冬至。豆腐张染了风寒,咳得整宿睡不着。第二天早上推门一看,屋檐下挂着二十多个竹篮子,有的装着干姜,有的塞着红枣,最小的篮子里躺着两个野梨——是小栓翻了三座山摘的。每个篮子里都压着张红纸,歪歪扭扭写着“早日安康”。
如今青石沟成了豆腐专业村,家家户户都会做豆腐。村口立着块“豆腐碑”,上面刻着当年分豆腐的人家名单。豆腐张前年走了,送葬那天,全村人往墓前摆了三百多碗豆腐,白花花一片像下了场雪。小栓现在开着豆腐作坊,每卖十块豆腐就留一块送给孤寡老人,篮子里永远垫着张红纸。
老人们常说,当年那担豆腐里藏着酵母,把整个村子的心都发起来了。这话不假,现在你去青石沟,随便敲开哪家门,主人准会端出碗热豆腐,跟你说:“趁热吃,这是用老张的卤水点的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