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槐树下的誓言:三代人的守候与传承

admin2天前未分类6

在皖南青山环绕的小山村里,有一棵三百多岁的老槐树。粗糙的树皮上刻着深浅不一的划痕,枝头常年挂着褪色的红布条,树下永远摆着几个手工木凳。村里七十岁的陈阿婆总爱捧着竹篾坐在树荫下,给围着她的孩子们讲一个关于誓言的故事。

1942年深秋,十五岁的采药姑娘青禾在这棵树下救了个满身是血的年轻战士。她用祖传的止血草药为他包扎伤口,战士临走前将一枚子弹壳埋在槐树根下:『等打跑鬼子,我定回来谢恩。』青禾每天采药回来都要在树下坐会儿,直到三年后某个清晨,发现树杈上多了个崭新的红布包袱——里面整整齐齐叠着套绣着青禾草的嫁衣。

1983年发洪水时,青禾的儿子水生挨家挨户背老人转移,最后自己家却被冲垮了瓦房。村民们在老槐树下给他搭了间临时木屋,不知谁在门楣刻了『善人栖』三个字。后来外出打工的水生带回批果树苗,手把手教乡亲们嫁接技术,现在后山满坡的梨树,还留着当年他改良的『青禾甜』品种。

去年疫情最严重时,水生的女儿小满医生在槐树下支起义诊帐篷。城里送来的抗疫物资总先在树下清点,红布条上渐渐写满『平安』『健康』。开春时,有个戴口罩的年轻人放下一筐新鲜枇杷,筐底压着枚锈迹斑斑的子弹壳。

如今老槐树成了村里的『议事厅』,谁家要办喜事准会来系红绸,闹矛盾的就坐在木凳上分食一筐梨。暑假返乡的大学生给树干装了圈暖黄色的LED灯带,夜晚亮起来时,光斑会在地上拼出『家』字的轮廓。陈阿婆说这棵树会一直站着,因为树根里缠着比钢筋还结实的东西——那些没说出口的感谢,那些不必盖章的承诺,那些像草药清香般代代相传的暖意。

今年清明,村民们自发在树下立了块青石碑,正面刻着『饮水思源处』,背面密密麻麻全是名字:有用毛笔写的工整楷书,也有孩童歪歪扭扭的铅笔字。最高处并列着三个特殊的名字——青禾、水生、小满,墨迹新鲜得仿佛还带着体温。

暮色里,几片槐树叶飘落在石碑上,树梢新系的红布条正随风轻摆。放羊归来的孩子指着远处惊呼,只见山路上星星点点亮起手电筒的光,像一条流动的银河,正朝着老槐树的方向缓缓靠近。

相关文章

善良的樵夫与山中老狐:一碗热粥带来的奇缘

在云雾缭绕的青峰山下,有个名叫赵大年的樵夫,每日清晨总背着竹筐上山砍柴。这年腊月格外寒冷,连山涧的溪水都结了一层薄冰。那日黄昏,赵大年正踏雪归家,忽见路边蜷缩着团灰影——竟是只冻僵的老狐,前爪还带着捕...

木匠老张的传家宝:一把刻满善心的凿子

在云贵交界的青岩镇上,住着个六十多岁的老木匠张德顺。他那间临街的铺子门口常年飘着刨花的清香,最显眼处挂着把黄铜包头的凿子,刃口磨得能照见人影,木柄上密密麻麻刻着上百道划痕。那是1998年夏天发洪水时,...

善良的摆渡人:黄河岸边三十年无偿助人的老船夫

在黄河九曲十八弯的陕晋交界处,有个叫老杨头的摆渡人,三十年如一日守着那条破旧的木船。当地人常说:『要过黄河湾,先找老杨船。』这话里藏着一段比黄河水还长的暖心故事。1989年冬天特别冷,河面结着薄冰。刚...

善良的樵夫与山中仙人的报恩

很久以前,在终南山脚下住着一位姓张的樵夫。他每日上山砍柴,虽家境贫寒,却始终保持着乐善好施的品性。这年寒冬腊月,张樵夫照例天不亮就背着斧头上山。走到半山腰时,忽然听见微弱的呻吟声。他拨开积雪,发现一位...

守桥人三十年风雨无阻,一盏马灯照亮回家路

在皖南山区一座不起眼的石拱桥边,总有盏昏黄的马灯在暮色中亮起。75岁的程老汉裹紧褪色的蓝布棉袄,踩着胶鞋踏过青石板,这是他守护桐花桥的第三十一个年头。1992年夏天的那场暴雨冲垮了老木桥,当时还是村支...

善良的谎言:老鞋匠与流浪少年的温暖故事

在江南的一个小镇上,有一条青石板铺就的老街。街角有家不起眼的鞋铺,店主是六十多岁的陈老汉,街坊们都叫他“老陈头”。老陈头修鞋的手艺极好,更难得的是他有一副热心肠,谁家有个难处,他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。那...

发表评论   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