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匠老张的传家宝:一把刻满善心的凿子
在云贵交界的青岩镇上,住着个六十多岁的老木匠张德顺。他那间临街的铺子门口常年飘着刨花的清香,最显眼处挂着把黄铜包头的凿子,刃口磨得能照见人影,木柄上密密麻麻刻着上百道划痕。
那是1998年夏天发洪水时,老张用这把凿子撬开王寡妇家的房梁,救出她高烧昏迷的小孙子。凿子崩了个缺口,他在木柄刻下第一道月牙痕。后来给村小修课桌椅没收钱,他刻第二道;帮流浪哑巴做谋生的糖葫芦架子,他刻第三道……二十五年过去,凿子换过三回刃,木柄上的刻痕却像老树的年轮,一圈圈长成了故事林。
去年冬至前夜,镇上来了个穿西装的外地人,举着手机在铺子前转悠半天。原来是有网红在邻村拍到老张救人的老凿子,视频点赞破了百万。那人掏出两万块钱要买,老张却把凿子往怀里一揣:'这上头每道痕都是活菩萨的香火钱,卖了要折寿的。'
今年开春,青岩镇突遭冰雹灾害。老张连夜用凿子起出地窖里的老木料,给倒了房的五保户李婆子打新门窗。凿到卯榫时,九十岁的李婆子颤巍巍端来碗醪糟:'顺啊,你爹当年给红军修过担架,你这凿子比族谱还金贵哩。'老张抹把汗,凿尖在木料上点出朵山茶花——那正是他父亲当年留下的记号。
前些天县里非遗普查,工作人员发现老凿子的铜包头内侧竟刻着'民国廿六年,衡阳罗铁匠'的字样。当年湘西会战,有位罗师傅给远征军修枪械,这把凿子怕是辗转千里来到青岩镇。老张听了直拍腿:'难怪它总往人心里凿暖和气儿!'
如今那把凿子挂在镇政府文化站的玻璃柜里,边上解说牌写着'民间互助精神活态见证'。老张每周都去给参观的学生演示传统榫卯,每次总要说:'工具活的就是个心气,你们看这木柄——'阳光斜斜照过来,那些深浅不一的刻痕里,仿佛涌动着八十多年的春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