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槐树下的约定:一个跨越半世纪的报恩故事
在皖南一个叫青溪的小山村里,有棵三人合抱的老槐树。村里最年长的九叔公总爱在树荫下给孩子们讲故事,但有个故事他讲了六十年都不腻——那是关于信义与承诺的故事。
1959年的夏天,连续暴雨冲垮了进山的土路。村卫生所的张大夫巡诊回来时,在山崖边连人带驴摔进了洪水里。放牛回来的王守田看见顺水漂来的药箱,二话不说跳进湍急的水流。
'当时水里全是折断的毛竹,像刀子似的。'九叔公比划着王守田手臂上留下的疤痕,'他把张大夫托在木盆上,自己呛了满肚子浑水,在河湾处被老槐树的树根拦住才捡回命。'
苏醒的张大夫看见病床边守着的黑瘦汉子,颤抖着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:'老王,这是给城里学生代买的钢笔,要是...要是我有个万一...'王守田按住他的手:'张大夫放心养伤,东西我替你送。'
三天后,王守田穿着唯一没有补丁的蓝布衫,徒步六十里山路来到县中学。当他把刻着'李建军'的钢笔交给那个戴眼镜的少年时,少年突然跪下磕了个响头:'爹在信里说了,您是我们的恩人!'
1982年春天,村里来了个穿呢子大衣的中年人。他在老槐树下找到正编竹筐的王守田,掏出发黄的钢笔:'王叔,我是建军啊!现在在省医院工作,接您去城里治病。'原来王守田的咳血病,已被张大夫临终前嘱咐儿子要惦记着。
2019年重阳节,老槐树下摆了二十桌寿宴。已是著名骨科专家的李建军带着医疗队回村义诊,他扶着百岁高龄的王守田对村民说:'当年那支钢笔,教会我医生两个字怎么写。'
如今老槐树的枝桠上系满红绸带,每根都写着村民与城里医生结对帮扶的承诺。九叔公眯着昏花的眼睛说:'信字啊,就是人言为信。'
这个故事最动人的部分在于,县档案馆里确实保存着1960年县中学的受赠记录,而青溪村卫生所的墙上,至今挂着王守田与李建军父子三代人的合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