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良的守林人与山中精灵的奇遇
在青峰山的深处,住着一位年过六旬的守林人老张。
老张年轻时是个猎户,后来亲眼目睹偷猎者残害幼鹿的场面后,便主动申请当了守林员。二十年来,他踏遍了青峰山的每寸土地,救过受伤的狐狸,帮迷路的采药人指路,是方圆百里出了名的善心人。
那年冬天特别冷,积雪没过了膝盖。老张巡山时发现一只冻僵的白狐,前爪被捕兽夹夹得血肉模糊。他小心掰开铁夹,把白狐裹在棉袄里带回了守林小屋。
白狐养伤的日子,老张每天给它换药。奇怪的是,这狐狸通体雪白没有杂毛,眼睛像两丸黑水银,总盯着墙上的老黄历看。更蹊跷的是,有天老张发现药碗旁多了几颗野山楂——正是他年轻时最爱的零嘴。
开春那天,白狐的伤终于好了。它却不走,反而用尾巴扫了扫门框。老张笑道:'你这小东西,莫不是要报恩?'话音刚落,白狐突然人立而起,周身泛起柔光。
光芒散去时,站着个穿白衣的姑娘,发间别着支木簪。'张叔,'她声音像山泉叮咚,'我是山里的精灵,多谢您这些年守护山林。'说着从袖中取出个布包:'这是能治风湿的草药,您腿疼时煎水喝。'
后来村里人都说,常在月夜看见老张和个白衣姑娘在山巅下棋。更奇的是,青峰山从此再没出现过盗猎者——据说有人看见过白影在林间穿梭,吓得那些坏家伙魂飞魄散。
如今老张九十多岁了,腿脚依然利索。他那间守林小屋的梁上,常年挂着串风干的山楂,红艳艳的像小小的灯笼。
(故事取材于武夷山真实护林员事迹,融入闽北民间'白狐报恩'传说)
深秋的清晨,老张照例在巡山时多带了个布袋。这些年他养成个习惯,遇到成熟的野果就摘些,放在山神庙前的石供桌上。今天放的是几捧毛栗子,刚转身就听见窸窣声。
'您又来了。'白衣姑娘蹲在庙檐上,正用树枝画着什么。老张眯眼细看,竟是幅精细的山路图,标注着新发现的珍稀树苗位置。'东坡那棵百年红豆杉,有人在打主意。'她轻轻跳下来,衣袂带起松针的清香。
果然三天后的深夜,老张带着森林公安抓住了盗伐者。民警惊奇地发现,嫌疑人裤腿上沾满苍耳子——这种植物只生长在红豆杉西侧百米处的山涧边。
白姑娘渐渐来得频繁。有时带一篓新采的菌子,有时是几味草药。最让老张吃惊的是立夏那天,她拎来条鲜活的鲥鱼:'山后寒潭里长大的,没沾烟火气。'老张知道,那处寒潭藏在悬崖后,根本无路可通。
村里开始流传新传说。有人说看见白衣女子在洪水中托起落水的放牛娃,有人说暴雨天见过她为迷路的驴友引路。乡文化站来采访,老张只是吧嗒着旱烟笑:'山神娘娘显灵?那你们更该爱护山林了。'
奇怪的是,所有相机都拍不到白姑娘的身影。有次记者不死心,把相机留在守林小屋整晚。第二天查看时,储存卡里只有张模糊的照片:晨光中,老张在给一丛野百合浇水,身旁的石头上蹲着只白狐,前爪正按着本翻开的《本草纲目》。
白姑娘最后一次出现是2018年。那晚她带来个陶罐:'我要去云游了,这罐百花蜜留给您兑茶喝。'月光下她的木簪闪着奇异的光泽,老张这才发现簪头刻着精细的山川纹路——正是缩小的青峰山全貌。
如今山脚的科普馆里,有个专门的展柜。里面放着老张捐赠的陶罐、木簪拓片,以及那本被白狐按过的《本草纲目》。展板最后写着老张的话:'哪有什么山精野怪,不过是人真心待山,山便真心待人。'
每年冬至,总有人看见白发苍苍的老张往山神庙供桌上放山楂糕。供桌下的石缝里,不知何时长出了株野生山茶树,开的花比别处更红些。
老张年轻时是个猎户,后来亲眼目睹偷猎者残害幼鹿的场面后,便主动申请当了守林员。二十年来,他踏遍了青峰山的每寸土地,救过受伤的狐狸,帮迷路的采药人指路,是方圆百里出了名的善心人。
那年冬天特别冷,积雪没过了膝盖。老张巡山时发现一只冻僵的白狐,前爪被捕兽夹夹得血肉模糊。他小心掰开铁夹,把白狐裹在棉袄里带回了守林小屋。
白狐养伤的日子,老张每天给它换药。奇怪的是,这狐狸通体雪白没有杂毛,眼睛像两丸黑水银,总盯着墙上的老黄历看。更蹊跷的是,有天老张发现药碗旁多了几颗野山楂——正是他年轻时最爱的零嘴。
开春那天,白狐的伤终于好了。它却不走,反而用尾巴扫了扫门框。老张笑道:'你这小东西,莫不是要报恩?'话音刚落,白狐突然人立而起,周身泛起柔光。
光芒散去时,站着个穿白衣的姑娘,发间别着支木簪。'张叔,'她声音像山泉叮咚,'我是山里的精灵,多谢您这些年守护山林。'说着从袖中取出个布包:'这是能治风湿的草药,您腿疼时煎水喝。'
后来村里人都说,常在月夜看见老张和个白衣姑娘在山巅下棋。更奇的是,青峰山从此再没出现过盗猎者——据说有人看见过白影在林间穿梭,吓得那些坏家伙魂飞魄散。
如今老张九十多岁了,腿脚依然利索。他那间守林小屋的梁上,常年挂着串风干的山楂,红艳艳的像小小的灯笼。
(故事取材于武夷山真实护林员事迹,融入闽北民间'白狐报恩'传说)
深秋的清晨,老张照例在巡山时多带了个布袋。这些年他养成个习惯,遇到成熟的野果就摘些,放在山神庙前的石供桌上。今天放的是几捧毛栗子,刚转身就听见窸窣声。
'您又来了。'白衣姑娘蹲在庙檐上,正用树枝画着什么。老张眯眼细看,竟是幅精细的山路图,标注着新发现的珍稀树苗位置。'东坡那棵百年红豆杉,有人在打主意。'她轻轻跳下来,衣袂带起松针的清香。
果然三天后的深夜,老张带着森林公安抓住了盗伐者。民警惊奇地发现,嫌疑人裤腿上沾满苍耳子——这种植物只生长在红豆杉西侧百米处的山涧边。
白姑娘渐渐来得频繁。有时带一篓新采的菌子,有时是几味草药。最让老张吃惊的是立夏那天,她拎来条鲜活的鲥鱼:'山后寒潭里长大的,没沾烟火气。'老张知道,那处寒潭藏在悬崖后,根本无路可通。
村里开始流传新传说。有人说看见白衣女子在洪水中托起落水的放牛娃,有人说暴雨天见过她为迷路的驴友引路。乡文化站来采访,老张只是吧嗒着旱烟笑:'山神娘娘显灵?那你们更该爱护山林了。'
奇怪的是,所有相机都拍不到白姑娘的身影。有次记者不死心,把相机留在守林小屋整晚。第二天查看时,储存卡里只有张模糊的照片:晨光中,老张在给一丛野百合浇水,身旁的石头上蹲着只白狐,前爪正按着本翻开的《本草纲目》。
白姑娘最后一次出现是2018年。那晚她带来个陶罐:'我要去云游了,这罐百花蜜留给您兑茶喝。'月光下她的木簪闪着奇异的光泽,老张这才发现簪头刻着精细的山川纹路——正是缩小的青峰山全貌。
如今山脚的科普馆里,有个专门的展柜。里面放着老张捐赠的陶罐、木簪拓片,以及那本被白狐按过的《本草纲目》。展板最后写着老张的话:'哪有什么山精野怪,不过是人真心待山,山便真心待人。'
每年冬至,总有人看见白发苍苍的老张往山神庙供桌上放山楂糕。供桌下的石缝里,不知何时长出了株野生山茶树,开的花比别处更红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