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良的木匠与报恩的燕子:一个温暖人心的民间故事
在很久很久以前,北方的一个小山村里住着一位名叫王树生的老木匠。
王木匠手艺精湛,为人却十分古怪。他从不收徒弟,也不与人过多交往,整日里只是埋头做活。村里人都说,王木匠年轻时经历过什么伤心事,所以才变得这般孤僻。
那年春天特别寒冷,一场倒春寒让许多刚出巢的雏鸟冻死在野外。这天清晨,王木匠打开院门时,发现门槛上躺着一只奄奄一息的燕子。
『可怜的小东西。』王木匠蹲下身,用粗糙的手指轻轻碰了碰燕子冰凉的羽毛。就在这时,燕子突然睁开黑豆般的眼睛,虚弱地叫了一声。
谁也说不清为什么,向来独来独往的王木匠竟把燕子带回了屋里。他用旧棉絮做了个温暖的窝,每天熬小米粥喂它。村里孩子来看热闹,他都会板着脸把孩子们赶走。
一个月后,燕子的伤好了。它总喜欢站在王木匠做活的木凳上,歪着小脑袋看老人刨木头。每当刨花飞舞时,它就会欢快地鸣叫。
『你该走了。』立夏那天,王木匠打开窗户,『去找你的同伴吧。』
燕子绕着他飞了三圈,最后落在老人肩头,用喙轻轻啄了啄他的耳垂,这才振翅高飞。
日子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。只是王木匠时常会望着屋檐发呆,那里还留着燕子去年筑的旧巢。
转眼到了来年开春。这天清晨,王木匠被一阵熟悉的鸣叫声惊醒。他推开窗户,只见那只燕子带着十几只同伴,正在院里的老槐树上叽叽喳喳。
更让人惊讶的是,每只燕子嘴里都衔着东西。它们轮流飞进屋里,把嘴里的小物件放在王木匠的桌上——有闪闪发亮的纽扣,有彩色的玻璃碎片,还有一枚金灿灿的铜钱。
王木匠捧着这些礼物,浑浊的眼泪顺着皱纹流下来。从那天起,他家院子里总有燕子飞来飞去,而他也会在屋檐下多放几个小木碗,盛满清水和谷粒。
渐渐地,村里人发现王木匠变了。他开始教孩子们做木工活,把燕子送的小礼物分给村里的孤儿。有人问他为什么突然想开了,老人只是笑着说:『连燕子都懂得报恩,人更应该懂得感恩啊。』
很多年后,王木匠安详地离开了人世。出殡那天,村民们惊讶地看见上百只燕子在空中盘旋,久久不肯离去。更神奇的是,每年清明,总有一群燕子会飞到王木匠坟前,扔下几片新绿的树叶。
这个故事在我们家乡流传了上百年。至今村里的老人教育孩子时还会说:『要像王木匠那样善良,要像燕子那样知恩图报。』而那个小山村的屋檐下,永远都有燕子在筑巢。
(故事取材于河北民间传说,讲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永恒主题。故事中燕子报恩的行为确有科学依据,鸟类学家观察到多种鸟类会向帮助过它们的人类回赠小物件)
王木匠手艺精湛,为人却十分古怪。他从不收徒弟,也不与人过多交往,整日里只是埋头做活。村里人都说,王木匠年轻时经历过什么伤心事,所以才变得这般孤僻。
那年春天特别寒冷,一场倒春寒让许多刚出巢的雏鸟冻死在野外。这天清晨,王木匠打开院门时,发现门槛上躺着一只奄奄一息的燕子。
『可怜的小东西。』王木匠蹲下身,用粗糙的手指轻轻碰了碰燕子冰凉的羽毛。就在这时,燕子突然睁开黑豆般的眼睛,虚弱地叫了一声。
谁也说不清为什么,向来独来独往的王木匠竟把燕子带回了屋里。他用旧棉絮做了个温暖的窝,每天熬小米粥喂它。村里孩子来看热闹,他都会板着脸把孩子们赶走。
一个月后,燕子的伤好了。它总喜欢站在王木匠做活的木凳上,歪着小脑袋看老人刨木头。每当刨花飞舞时,它就会欢快地鸣叫。
『你该走了。』立夏那天,王木匠打开窗户,『去找你的同伴吧。』
燕子绕着他飞了三圈,最后落在老人肩头,用喙轻轻啄了啄他的耳垂,这才振翅高飞。
日子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。只是王木匠时常会望着屋檐发呆,那里还留着燕子去年筑的旧巢。
转眼到了来年开春。这天清晨,王木匠被一阵熟悉的鸣叫声惊醒。他推开窗户,只见那只燕子带着十几只同伴,正在院里的老槐树上叽叽喳喳。
更让人惊讶的是,每只燕子嘴里都衔着东西。它们轮流飞进屋里,把嘴里的小物件放在王木匠的桌上——有闪闪发亮的纽扣,有彩色的玻璃碎片,还有一枚金灿灿的铜钱。
王木匠捧着这些礼物,浑浊的眼泪顺着皱纹流下来。从那天起,他家院子里总有燕子飞来飞去,而他也会在屋檐下多放几个小木碗,盛满清水和谷粒。
渐渐地,村里人发现王木匠变了。他开始教孩子们做木工活,把燕子送的小礼物分给村里的孤儿。有人问他为什么突然想开了,老人只是笑着说:『连燕子都懂得报恩,人更应该懂得感恩啊。』
很多年后,王木匠安详地离开了人世。出殡那天,村民们惊讶地看见上百只燕子在空中盘旋,久久不肯离去。更神奇的是,每年清明,总有一群燕子会飞到王木匠坟前,扔下几片新绿的树叶。
这个故事在我们家乡流传了上百年。至今村里的老人教育孩子时还会说:『要像王木匠那样善良,要像燕子那样知恩图报。』而那个小山村的屋檐下,永远都有燕子在筑巢。
(故事取材于河北民间传说,讲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永恒主题。故事中燕子报恩的行为确有科学依据,鸟类学家观察到多种鸟类会向帮助过它们的人类回赠小物件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