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槐树下的约定:三代人的诚信与守护
在青山环绕的杨柳村口,矗立着一棵三人合抱的老槐树。粗糙的树皮上刻着深浅不一的划痕,浓密的树荫下总飘着淡淡的槐花香。村里八十岁的李阿婆常说:『这树啊,藏着咱们村最金贵的东西。』
故事要从1943年那个饥荒年说起。年轻的货郎张守业挑着担子路过杨柳村时,发现槐树下躺着个奄奄一息的男孩。孩子的父亲王铁柱攥着半袋发霉的玉米面哀求:『张大哥,娃娘刚饿死,求您带这孩子去县城讨个活路。』说着掏出祖传的青铜烟锅,『这个抵作路费,来年开春我定拿钱赎娃!』
货郎看着烟锅里『童叟无欺』四个小字,接过烟锅郑重别在腰间。谁料这一别就是三年——王铁柱参加支前队后再没回来。张守业却始终记着那个春日的约定,将孩子当亲儿子抚养,青铜烟锅用红布包着年年擦拭。
1982年槐花飘香时,村里来了个拄拐杖的老兵。已经白发苍苍的张守业正在树下教孙子写字,老兵颤抖着摸出褪色的烈士证和一卷用油纸包着的人民币。两个老人相视一笑,烟锅在夕阳下泛着温润的光。
『那天我亲眼看见的!』如今在村小教书的张明总爱跟学生们讲这个故事,『太爷爷临终前说,做人要像槐树一样,风雨再大也得守住脚下的土地。』他指着树干上新刻的印记——那是去年山洪时,村民们自发组成人墙保护古树的见证。
去年冬天,省里来的开发商看中这块地。当推土机逼近老槐树时,当年那个被救孩子的孙子,如今已是建筑公司老板的王磊带着施工队赶来。他当众打开保险箱,里面静静躺着那枚擦得锃亮的青铜烟锅:『这树,我们王家守定了!』
现在的老槐树下立着块青石板,上面既没刻捐款名单也没写豪言壮语,只有货郎担、冲锋号、挖掘机三个简笔画。清晨总能看到李阿婆在石板上放新摘的槐花,她说这样『能让老伙计们闻个香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