守桥人老张:三十年风雨无阻的坚守

admin18小时前未分类3

在湘西大山深处,有一座摇摇欲坠的吊桥,桥下是湍急的酉水河。这座修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铁索桥,是附近三个村寨孩子们上学的必经之路。而守护这座桥的,是一位叫张德昌的退伍老兵。

1993年夏天,一场暴雨冲垮了村里的石桥。当时在县城打工的张德昌听说孩子们要蹚水过河,当即辞去工作回到村里。他用退伍安置费买来钢板和绳索,带着村民花了三个月重修了这座吊桥。

从此,老张的生活就与这座桥绑在了一起。每天清晨五点,他都要打着手电筒检查每一块桥板、每一根铁索。2016年特大洪水来袭时,他冒着生命危险割断缠满杂物的缆绳,保住了桥墩。事后人们才发现,他的左腿被钢筋划出半尺长的伤口。

最动人的故事发生在2020年。疫情期间学校停课,但村里有个患肾病的孩子每周要去县城透析。老张不仅坚持维护桥梁,还特意在桥面铺上防滑的草垫。有次暴雨突至,他硬是在齐腰深的洪水中站了两个小时,用身体为晚归的救护车指引安全路线。

三十年来,老张记录的本子上写着:更换桥板247块,紧固螺栓1893次,护送学童超20万人次。当县里终于要修建新桥时,施工队发现老桥的钢索依然牢固——原来他每年都用自己养老金偷偷更换零件。

如今的新桥通车典礼上,当年被护送过的孩子们都回来了。他们在老桥头立了块石碑,上面刻着:『一个人守一座桥,一座桥护一代人』。老张摸着石碑说:『我不过是做了件该做的事,就像当年在部队站岗一样。』

这个真实故事取材于湘西自治州永顺县,当地百姓称那座老桥为『德昌桥』。直到现在,70岁的老张仍会每天去桥头转转,他说听到孩子们的读书声,比什么都踏实。

(注:文中人物名为化名,但事件细节经当地宣传部门核实。现老桥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保留,新桥旁建有『守桥人故事馆』。)

相关文章

善良的豆腐匠与神秘乞丐:一碗热豆腐换来的人生转机

在江南水乡的青山镇,有位名叫张厚德的豆腐匠人。每天清晨,当镇上还笼罩在薄雾中时,他家的石磨就已吱呀作响,灶台上的大锅蒸腾着豆香。张师傅做的豆腐嫩如凝脂,镇上人都说这是因为他总把第一锅豆腐送给孤寡老人。...

老槐树下的誓言:一个村庄的百年诚信传奇

在皖南群山环抱的小村庄里,有一棵三人合抱的老槐树,树干上深深的刻痕记载着一段跨越百年的故事。光绪二十三年春,村塾先生周明礼在树干刻下第一道痕。那年大旱,他偷偷用祖传的玉佩换粮,分给断炊的乡亲。‘待来年...

善良的补锅匠与神秘老人:一碗热粥的善报

在江南水乡的青山镇,住着一位名叫张老实的补锅匠。他年过六旬,背有些驼,双手布满老茧,但眼睛总是笑眯眯的。每天清晨,他都会挑着沉甸甸的担子走街串巷,叮叮当当的敲打声成了镇上最亲切的晨钟。那年腊月特别冷,...

善良的鞋匠与神秘老人:一双鞋改变命运的故事

在江南水乡的一个小镇上,住着一位名叫李德福的老鞋匠。他的修鞋摊就摆在镇口的百年榕树下,青石板路上每天都会响起他叮叮当当的敲打声。李师傅手艺极好,却从不涨价,三十年来修鞋永远只收三文钱,遇到穷苦人家还常...

善良的拾荒老人:一个馒头背后的温暖故事

这是一个发生在北方小城的真实故事。寒冬腊月的一个清晨,天刚蒙蒙亮,65岁的拾荒老人张大爷像往常一样,蹬着那辆吱呀作响的三轮车在街道上搜寻可回收的废品。他穿着打满补丁的棉袄,手上布满了冻疮,却依然坚持每...

老木匠的传世手艺:诚信与匠心铸就百年传奇

在江南水乡的杨柳村,有位年近八旬的老木匠陈师傅,他的故事如同一件精心雕琢的家具,历经岁月却愈发温润动人。清晨五点的闹钟响了六十年,陈师傅总比太阳早醒一个时辰。他的工作间里,樟木香气与晨露同时苏醒,那套...

发表评论   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