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良的补鞋匠与神秘老人:一袋铜钱的报恩故事
在江南水乡的柳溪镇,有位名叫张老实的补鞋匠。
每天清晨,张老实都会推着吱呀作响的木车到镇口的槐树下摆摊。他的补鞋手艺极好,却从不涨价,遇到穷苦人家还常常分文不取。镇上的孩子们总爱围着他转,因为张老实补鞋时总会从口袋里摸出糖块分给大家。
这年腊月特别冷,北风卷着雪粒子打在脸上生疼。张老实正准备收摊时,发现槐树根下蜷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。老人衣衫单薄,冻得嘴唇发紫,怀里却紧紧抱着个蓝布包袱。
'老人家,这大冷天的可不敢睡外头!'张老实连忙脱下自己的棉袄裹住老人,把他扶到自家的小院里。灶上煨着的红薯粥冒着热气,老人连喝三碗才缓过劲来。
半夜里,张老实被窸窣声惊醒。月光下,那老人正跪在院子里对着包袱磕头。见他醒来,老人颤巍巍打开包袱——里面竟是半袋锈迹斑斑的铜钱!
'实不相瞒,老朽是三十里外李家庄的守祠人。'老人抹着泪说,'这些是祖宗留下的修祠钱,昨日被土匪盯上,我拼死才带出来这些...'
原来土匪扬言三天后要来抢剩下的钱财。张老实听完,二话不说取出全部积蓄:'我这有给翠儿办嫁妆的八块银元,您先拿去应急!'
老人死活不肯收,最后两人约定:铜钱暂存张家,等危机过后再取。次日破晓,老人留下句'善人自有天佑'便消失在风雪中。
开春后洪水冲垮了镇外石桥。里正召集大伙集资修桥时,张老实想起了那袋铜钱。他扛着铁锹去槐树下挖出钱袋,却发现铜钱全都变成了黄澄澄的金币!足足二百枚,正好够修桥之用。
更奇的是,桥竣工当天,上游漂来块刻着'李'字的祠堂匾额。后来有货郎说,李家庄早在二十年前就被泥石流埋了,当时全村无人生还...
如今柳溪镇的石桥栏杆上,还能看见张老实坚持让工匠刻的铜钱花纹。每当夕阳西下,那些金色的纹路就在水面上连成一片,像是无数个圆满的句号。
(完)
后记:据《柳溪镇志》记载,清光绪年间确有张姓鞋匠捐金修桥之事。现存于镇博物馆的清代契约中,可见'黄金二百枚,系槐树底掘得'等字样。
每天清晨,张老实都会推着吱呀作响的木车到镇口的槐树下摆摊。他的补鞋手艺极好,却从不涨价,遇到穷苦人家还常常分文不取。镇上的孩子们总爱围着他转,因为张老实补鞋时总会从口袋里摸出糖块分给大家。
这年腊月特别冷,北风卷着雪粒子打在脸上生疼。张老实正准备收摊时,发现槐树根下蜷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。老人衣衫单薄,冻得嘴唇发紫,怀里却紧紧抱着个蓝布包袱。
'老人家,这大冷天的可不敢睡外头!'张老实连忙脱下自己的棉袄裹住老人,把他扶到自家的小院里。灶上煨着的红薯粥冒着热气,老人连喝三碗才缓过劲来。
半夜里,张老实被窸窣声惊醒。月光下,那老人正跪在院子里对着包袱磕头。见他醒来,老人颤巍巍打开包袱——里面竟是半袋锈迹斑斑的铜钱!
'实不相瞒,老朽是三十里外李家庄的守祠人。'老人抹着泪说,'这些是祖宗留下的修祠钱,昨日被土匪盯上,我拼死才带出来这些...'
原来土匪扬言三天后要来抢剩下的钱财。张老实听完,二话不说取出全部积蓄:'我这有给翠儿办嫁妆的八块银元,您先拿去应急!'
老人死活不肯收,最后两人约定:铜钱暂存张家,等危机过后再取。次日破晓,老人留下句'善人自有天佑'便消失在风雪中。
开春后洪水冲垮了镇外石桥。里正召集大伙集资修桥时,张老实想起了那袋铜钱。他扛着铁锹去槐树下挖出钱袋,却发现铜钱全都变成了黄澄澄的金币!足足二百枚,正好够修桥之用。
更奇的是,桥竣工当天,上游漂来块刻着'李'字的祠堂匾额。后来有货郎说,李家庄早在二十年前就被泥石流埋了,当时全村无人生还...
如今柳溪镇的石桥栏杆上,还能看见张老实坚持让工匠刻的铜钱花纹。每当夕阳西下,那些金色的纹路就在水面上连成一片,像是无数个圆满的句号。
(完)
后记:据《柳溪镇志》记载,清光绪年间确有张姓鞋匠捐金修桥之事。现存于镇博物馆的清代契约中,可见'黄金二百枚,系槐树底掘得'等字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