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槐树下的誓言:一个跨越六十年的信义故事

admin1天前未分类3

在皖南山区有个叫青溪的小村庄,村口有棵三人合抱的老槐树。每年槐花飘香的时节,村里人总爱聚在树下乘凉,而老人们必然会讲起那个发生在困难年代的温暖故事。

1961年的春天格外难熬,连续三年自然灾害让青溪村的粮缸见了底。那天傍晚,村东头的李秀兰抱着高烧不退的小女儿,在树下拦住刚卖完柴火的货郎张德富。

'张大哥,我家丫头烧得说胡话了,能不能借五块钱去县里抓药?'裹着补丁头巾的妇人声音发颤,'等秋收后一定还您。'

货郎看着妇人怀里面色潮红的女娃,想起自家早夭的儿子,二话不说掏出全部家当——皱巴巴的四块八毛钱。见妇人要跪下,他连忙扶住:'乡里乡亲的,记着就行。'说着用炭笔在老槐树上划了道痕。

那年冬天,张德富因饥饿浮肿去世。临终前对妻子说:'青溪村...李家的...'话未说完便咽了气。妻子整理遗物时,在货担夹层发现本记账簿,歪歪扭扭写着'李秀兰 4.8元'。

转眼六十年过去,老槐树已被列为古树名木。2021年清明,有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在树下徘徊。她叫张雯,正是当年那个发烧的女娃,如今是省医院的退休专家。

'找到了!'她突然抚摸着树干上模糊的刻痕泪流满面。次日,村委会收到一笔50万元的捐款,附言写着:'代母亲李秀兰偿还1961年借款,余款请用于村医疗站'。落款是'守约人张雯'。

现在老槐树下新立了块青石碑,正面刻着'信义无价',背面记录着这段往事。每年医学院新生入学,都会来这里听老村长用浓重的乡音讲述:'这世上啊,有些账本在树上,有些账本在心上...'

槐花又开了,雪白的花瓣落在石碑上,仿佛时光给这个关于承诺的故事盖上了温柔的印章。

(根据安徽黄山真实事件改编,文中张雯原型为某三甲医院退休教授,其母临终前仍念叨着要归还借款)

相关文章

善良的谎言:老鞋匠与流浪汉的温暖故事

在江南的一个小镇上,有位六十多岁的老鞋匠,姓王,大家都叫他王师傅。他在街角开了间小小的修鞋铺,一干就是四十年。铺子虽小,却收拾得干干净净,墙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鞋楦和工具,角落里还摆着几盆绿萝,生机勃勃...

善良的磨坊主与神秘乞丐:一碗粥换来的百年福报

在黔东南的深山里,有个叫云雾村的小地方,村口有座历经三代人的老磨坊。磨坊主杨老汉总爱给孩子们讲他爷爷传下来的故事,说这磨坊的福气,都是从一碗粥开始的。光绪二十三年闹春荒,刚接手磨坊的杨振业发现粮仓只剩...

善良樵夫救白狐,十年后白狐衔来百年灵芝报恩

在南方的一个偏远山村里,住着一位名叫李大山的老樵夫。他年近六旬,独自住在山脚下一间茅草屋里,每天上山砍柴为生。虽然生活清贫,但李大山为人忠厚老实,村里人都喜欢他。那年初冬的一个傍晚,李大山背着柴捆下山...

老槐树下的秘密:三代人的诚信守护

在青山环绕的李家村口,矗立着一棵三人合抱的老槐树。树干上深深浅浅的沟壑里,藏着一个被苔藓半掩的铁皮盒子,这是村里人都知道的‘秘密’,却也是全村人守口如瓶的承诺。1998年盛夏,暴雨冲垮了进山的唯一道路...

善良的卖炭翁与山中狐仙的奇缘

在很久很久以前,太行山脚下住着一位姓张的老汉,人们都叫他张炭头。张炭头以烧炭为生,每天天不亮就背着竹篓上山砍柴,傍晚时分才挑着沉甸甸的木炭下山。那年冬天特别冷,大雪封山整整七日。张炭头惦记着村里王婆婆...

善良的樵夫与山中老神仙:助人终得福报

在很久以前,大山脚下住着一位名叫阿诚的年轻樵夫。他每天清晨就带着斧头上山砍柴,傍晚背柴到集市上卖,换些米面油盐度日。虽然日子清苦,但阿诚总是乐呵呵的,见了谁都要热情地打招呼。这年冬天特别寒冷,阿诚像往...

发表评论   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