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良的谎言:老木匠与盲童的温暖约定
在江南水乡的青山村,有位六十多岁的老木匠周师傅。他做的家具不用一根钉子,榫卯结构严丝合缝,连城里人都专程来订做。但最让村民津津乐道的,是他和盲童小雨那段持续了八年的特殊情谊。
2005年那个梅雨季,周师傅在镇医院走廊捡到个哇哇大哭的女婴。襁褓里塞着纸条:『孩子天生看不见,求好心人给条活路。』护士们都说这年头弃婴多,劝他别管闲事。可当小拳头攥住他长满老茧的手指时,老木匠红了眼眶。
村里流言四起。『老光棍养闺女算怎么回事』『瞎子长大了还不是拖累』,周师傅把旱烟杆往鞋底一磕:『我活一天就管她一天!』他给女婴取名小雨,因为捡到那天下着毛毛雨。
小雨三岁时,摸着周师傅做的小木马问:『爹爹,红色是什么样?』老木匠愣了半天,突然抄起刨子往外跑。第二天,他带回个用红漆刷得发亮的首饰盒:『红色就是太阳晒在脸上的暖,就像这个盒子摸起来滑溜溜的。』
从那天起,周师傅开始他长达五年的『谎言工程』。他告诉小雨树叶是叮当响的,因为做了个挂满铃铛的树形风铃;说彩虹有桂花香,总在雨后偷偷往她手里塞糖糕。最绝的是他做的『看得见的玩具』——带凸起花纹的积木能拼出动物形状,嵌着玻璃珠的陀螺转动时会唱童谣。
2013年夏天,十岁的小雨在院里摸到个怪东西。周师傅握着她的小手引导:『这是爹爹新做的椅子,靠背上有朵牡丹花对不对?』其实那是他熬了三个通宵做的盲文识字椅,每个部件都刻着凸点符号。
转机出现在小雨十二岁那年。省城眼科专家下乡义诊,发现她的视神经尚有微弱光感。手术需要十五万,老木匠二话不说卖了祖传的黄花梨木工具箱。术后拆纱布那天,小雨最先看见的是周师傅补丁摞补丁的衣角——老人为省钱连新衣服都舍不得买。
如今小雨已是美术学院雕塑系的学生,她做的第一个作品,是双布满木刺伤痕的大手托着个眼睛发光的女孩。展览现场,有人问为什么女孩的眼睛用玻璃镶嵌,她笑着回答:『因为爹爹说,善良人的心都是透亮的。』
去年重阳节,小雨搀着周师傅逛庙会。老人指着糖画摊子说『这就是黄色』,突然愣住——他忘了女儿已经能看见了。小雨却认真点头,掰开麦芽糖塞进他嘴里:『爹爹没说错,黄色真是甜滋滋的。』
这个故事在青山村传开后,村口多了块木牌坊,上面刻着周师傅常说的话:『人心要是黑了,眼睛再亮也看不见路。』而小雨每年寒暑假都会回来,教村里的孩子用黏土做『摸得着的画』。有次周师傅悄悄问她为啥不留在城里,姑娘把脸贴在老人粗糙的手背上:『我要把您给我的光,分给更多在黑暗里的人。』
今年春天,村民常见这对父女在晒谷场忙活。他们用废弃木料做了上百个盲文识字板,正准备捐给特殊教育学校。阳光下,木板上凹凸的纹路像会呼吸的星星,而周师傅工具箱里,永远留着给小雨做第一把小木椅时用的半截红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