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良的谎言:老鞋匠与乞丐的温暖故事
在江南一个古老的小镇上,有位年过七旬的老鞋匠,人们都叫他张伯。他的修鞋铺子不大,却总是飘着皮革和胶水的味道,门口挂着串风铃,风吹过时叮当作响。
那是1998年的寒冬,镇上来了个衣衫褴褛的年轻乞丐。有人看见他总在垃圾堆里翻找别人丢弃的旧鞋,右脚明显比左脚肿大——原来他的右鞋底早已磨穿,脚掌冻得发紫。
某个飘雪的早晨,乞丐蜷缩在张伯铺子外的屋檐下。张伯透过结霜的玻璃窗看了很久,突然用力推开门,差点撞到门口的冰溜子。
'后生,进来暖暖脚吧。'张伯的嗓音像老树皮般粗糙。乞丐受惊似地往后缩,却看见老人手里端着碗冒着热气的姜糖水。
接下来三天,乞丐总会在清晨收到张伯'修坏'的棉鞋——有时说鞋跟钉歪了,有时说皮料裁错了。直到第四天,乞丐在巷口听见张伯对隔壁杂货铺老板娘说:'我故意把鞋修坏些,那孩子才肯收啊。'
开春时,乞丐消失了。有人在邻县看见他当了搬运工,脚上穿着双针脚密实的新布鞋。而张伯的铺子里,多了个总在雨天来帮忙收拾工具的背影。
二十年后,镇医院来了位捐建康复中心的富商。剪彩那天,他弯腰给轮椅上的张伯系鞋带时,围观者分明看见,富商右手虎口处有道月牙形的疤——和老鞋匠锥子上的锈痕一模一样。
这个故事后来被刻在康复中心影壁的青石上,结尾处题着:善良从不需要锣鼓开场,就像春雪消融时,第一缕钻出地皮的草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