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木匠的传家宝:一块木头背后的百年诚信
在江南水乡的青石镇上,有位须发皆白的老木匠姓陈,街坊都叫他'陈三寸'——因他做活时总把尺寸卡得精准到分毫。这年梅雨季来得急,镇东头茶楼二楼的雕花栏杆被白蚁蛀空了半边,老板急匆匆寻到陈师傅家里。
'这栏杆用的是百年老榆木,如今市面上可寻不着了。'茶楼老板搓着手叹气。陈师傅却从后院柴房扛出块蒙尘的木板,掸去灰尘后,木纹里竟浮出朵天然形成的牡丹花。'三十年前我师父留下的,当年他说...'老木匠突然住了口,指甲在木料上轻轻刮了两道线。
开工那日,全镇人都来看稀奇。陈师傅刨出的木屑打着旋儿落在青石板上,空气里漾开淡淡的樟木香。有个戴圆眼镜的年轻人突然挤到最前排,举着放大镜惊呼:'这木纹走向!该不会是民国时'木状元'郑春生的手艺?'
茶楼老板闻言差点摔了紫砂壶。原来六十年前,郑大师为报救命之恩,将毕生最得意的三块'藏魂木'赠予了三位弟子。传说这种木料要在雷雨夜选伐,经三代人摩挲才会显纹。如今两块分别收藏在省博物馆和台湾藏家手里,第三块始终下落不明。
'当年师父临终前说...'陈师傅的刻刀在牡丹花蕊处突然停住,'这木头要留给真正懂它的人。'茶楼老板当即开出天价,却被老人摇头拒绝。谁也没注意,人群里有个穿灰布衫的老太太,浑浊的眼泪正吧嗒吧嗒砸在木纹牡丹上。
三天后,县文物局的车停在了陈师傅家门口。穿中山装的老专家捧着木板的手直发抖:'错不了!这'叠浪刀法'现在没人会使了。'就在他们要开具鉴定书时,陈师傅却摸出把锈迹斑斑的铜钥匙:'师父交代过,抽屉最下层...'
泛黄的账本里夹着张1953年的当票,借款人是郑春生,担保人赫然写着'青石镇茶社'。原来那年郑大师为筹革命捐款,把最后一块藏魂木押给了茶楼老掌柜——也就是现在茶楼老板的祖父。当年茶楼失火,这块木头竟被个小学徒冒死抢了出来。
'师父等了四十年...'陈师傅把木板郑重放在茶楼柜台,'现在物归原主。'满堂寂静中,茶楼老板突然抓起锤子。就当众人惊呼时,他却砸开了收银台后的砖墙——里头嵌着个铁盒,装着当年郑大师亲笔写的字据:'此木有灵,当庇诚信之家。'
如今茶楼二楼的栏杆上,那朵木牡丹在雨天会泛出琥珀色的光。有人说曾看见个穿长衫的老者,在月光下用手指丈量着每一道花纹。而陈师傅的柴房里,不知何时多了块带着新芽的榆树桩,树皮上歪歪扭扭刻着'百年约'三个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