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石匠的良心秤:一杆秤称出的不仅是斤两,更是人心
在滇北的青山脚下,有个叫云溪镇的地方。镇东头住着个六十出头的老石匠,姓周,手艺是祖传的。他打的石磨能磨出细如雪的面粉,凿的石臼捣药不沾底,最绝的是他做的青石秤——青灰色的秤杆上天然带着水波纹,星子是用银丝嵌的,风吹日晒十年都不会走样。
这年腊月天特别冷,镇上首富赵老爷派人抬着两筐铜钱来订秤。周师傅摸着新采的青石料摇头:『做买卖的秤要官府验过才行。』赵老爷的管家凑过来耳语:『星子往里挪三分,验秤的崔书吏是我们老爷连襟...』话没说完,老石匠抄起凿子就往门外青石阶上砸,火星子溅得老高。
转眼到了三月三庙会,周师傅扛着新打的石秤去市集。路过西街口时,看见卖炊饼的刘婆子正抹眼泪。原来她儿子卧病半年,今天借了李记粮行的秤收麦子,明明在家称好的三担麦,到粮行竟少了二十斤。周师傅把石秤往粮行门口一墩:『劳驾,验验这位大婶的麦子。』粮行伙计脸色顿时变了——那杆包铜的秤杆暗藏机关,秤砣底下竟吸着块磁石。
这事传开后的第七天,周师傅家来了个穿粗布衣裳的后生。小伙子从包袱里捧出块透着紫光的石料:『师傅,这是我在苍山背阴处采的星纹石,您看能打杆药秤不?』原来他是三十里外黄草坝的采药人,那边药贩子常克扣山民斤两。周师傅摩挲着石头没说话,当夜作坊里的锤声响到月牙西斜。
来年开春,黄草坝突然热闹起来。药贩子们发现,山民们个个怀里揣着巴掌大的小石秤,秤杆上七颗紫星排得像北斗。更奇的是,这些秤在药王庙前的泉水里泡过就再也做不得假——要是秤星偏了,泉水会泛起锈红色的波纹。后来州府大人听闻此事,特意把周师傅请去给官秤坊当匠头。老人临行前夜,在作坊门槛下埋了十八颗银星子。
如今云溪镇的老人们还说,要是谁家买卖不公,半夜就能听见叮叮当当的凿石声。有人说这是山风刮过石牌坊,可镇上孩子们都信——那是周师傅留下的良心秤,还在修这人世间的轻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