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良的卖油翁:一勺油换来半生福报

admin21小时前未分类3

在江南的一个小镇上,住着一位姓陈的卖油翁。他年过六旬,背已微驼,却每天风雨无阻地挑着油担走街串巷。油担两头挂着黝黑的油壶,随着他的步伐发出沉闷的碰撞声。

这年冬天格外寒冷。腊月初八清晨,陈老汉像往常一样出门卖油。路过镇东头的破庙时,忽然听见微弱的呻吟声。他放下担子循声找去,发现草堆里蜷缩着个衣衫单薄的年轻人,脸色青紫,已是半昏迷状态。

陈老汉急忙脱下自己的棉袄裹住年轻人,又掏出怀里的烧酒给他灌了两口。等年轻人缓过气来才知道,这是个赶考的书生,盘缠用尽又染了风寒,昨晚躲进破庙避寒。

'老伯救命之恩,小生没齿难忘。'书生挣扎着要行礼,却被陈老汉按住:'读书人身子金贵,我送你去看大夫。'说着就要背他。

书生连连摆手:'使不得!老伯的油担...'

'油哪天都能卖,人命耽搁不得。'陈老汉说着,竟把两壶油都倒进庙里的破缸,用空壶装了书生的行李,硬是把他背到了三里外的医馆。

大夫诊脉后连连摇头:'再晚半日,寒气入肺就难救了。'陈老汉掏出兜里所有的铜钱——那是他准备买年货的积蓄。书生躺在病榻上,看着老人数钱时颤抖的手,眼泪打湿了枕头。

七日后书生病愈,陈老汉又送来半袋糙米。书生跪地不起:'恩公大德,他日必当结草衔环相报!'老人笑着扶起他:'我老汉无儿无女,看见读书人就欢喜。只盼你金榜题名时,记得给菩萨多上炷香。'

转眼到了春闱。放榜那日,镇上突然锣鼓喧天。一队官差抬着朱漆匾额来到陈老汉的茅屋前,原来那书生高中探花!匾额上'德润乡梓'四个金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。

更让人惊叹的是,三个月后新任县太爷到任,正是当年那位书生。他亲自为陈老汉盖了三间瓦房,又特准他在县衙前摆油摊。每逢初一十五,县太爷必来买油,总要当着百姓的面说:'本官能有今日,全赖老丈一勺油暖了人心。'

这年除夕,陈老汉照例给街坊送油。走到西街时发现寡妇张氏正在哭泣,原来债主逼她卖女儿抵债。老汉二话不说取来房契:'我这房子值二十两,先抵给王掌柜。'

事情传到县太爷耳中,他连夜升堂重审借据,发现竟是利滚利的阎王债。次日清晨,陈老汉推开屋门,只见院中整整齐齐码着二十个新油桶,桶身上都贴着红纸,写着'善心油铺'四个字。

十年后,陈老汉无疾而终。出殡那天,全县百姓自发戴孝。已经升任知府的昔日书生扶棺痛哭,在墓前栽下两棵油茶树。如今那茶树已亭亭如盖,每到秋天就结满油光发亮的茶果,像极了老人当年油担上挂着的油壶。

镇上至今流传着这样的话:'陈老汉的油担子,一头挑的是生计,一头挑的是良心。那油香飘过的地方,连石头都能开出花来。'每到庙会,说书人总要讲这段故事,讲到县太爷跪地谢恩时,台下总有人偷偷抹眼泪。

去年重修地方志时,编纂特意在'人物篇'里添了这么一段:'陈公卖油,其油至清,其人至明。滴水之恩涌泉报,此之谓也。'笔锋刚落,窗外忽然飘来一阵油香,编纂抬头望去,见夕阳下有个驼背老人的剪影,担着油桶缓缓走过长街。

相关文章

善良的樵夫与山神:一筐柴火换来的百年福运

在云雾缭绕的青龙山下,有个叫柳树沟的小村庄。村里住着个叫张老实的樵夫,四十出头却已两鬓斑白,每日清晨总扛着斧头第一个上山。这年腊月特别冷,连山溪都冻成了冰镜子。张老实砍柴时发现棵枯死的老松树,树干上竟...

善良的报偿:老木匠与神秘乞丐的奇缘

在江南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庄里,住着一位姓周的老木匠。周师傅手艺精湛,却从不计较工钱多少,村里谁家门窗坏了、桌椅散了,总能见到他佝偻着背忙活的身影。那年腊月廿三,北风卷着细雪扑打窗棂时,一个意想不到的客...

善良的渔夫与报恩的金鱼:一个关于诚信与感恩的古老传说

在东海之滨的一个小渔村里,住着一位名叫老张的渔夫。他年近六旬,脸上布满风霜的痕迹,却有着一双明亮如星辰的眼睛。老张每日清晨出海,日落而归,靠着捕鱼维持生计。那年冬天特别寒冷,海面结着薄冰。腊月廿三那天...

善良的樵夫与山中精灵:一个改变村庄命运的奇遇

在云雾缭绕的青山脚下,有个叫柳溪村的小村庄。村里住着个叫老周的樵夫,五十来岁,总穿着打满补丁的灰布衫。每日天不亮就扛着斧头上山,傍晚背着一捆柴火蹒跚而归。那年冬天特别冷,老周在深山发现棵枯死的老槐树。...

善良的木匠与会说话的木头:一个改变村庄的奇迹

在云南大山深处有一个叫青溪的小村庄,这里住着一位六十多岁的老木匠张师傅。张师傅手艺精湛却从不收高价,村里谁家门窗坏了、桌椅散架了,他总是乐呵呵地帮忙修补。那年冬天特别冷,张师傅巡山时发现一棵被雷劈倒的...

善良的卖油翁:一勺油换来的十年恩情

在江南一个叫清水镇的小地方,流传着一个温暖人心的故事。这年冬天特别冷,腊月里连石板路都冻出了裂纹。镇上有个叫周老实的卖油翁,每天挑着油担子走街串巷。这天傍晚,他看见破庙墙角蜷着个衣衫单薄的外乡人,怀里...

发表评论   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