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良的樵夫与山中仙:一碗热粥换来的奇缘

admin4天前未分类8

深秋的雁鸣山层林尽染,伐木为生的老周却愁眉不展。连着三天的暴雨冲毁了进山的小路,家里最后半袋糙米眼看就要见底。这天清晨,他裹紧补丁摞补丁的棉袄,踩着泥泞往深山走去。

‘咔嚓’——
枯枝断裂的声响惊得老周汗毛倒竖。拨开沾露的灌木,竟见着个白发老者蜷缩在树洞里,青灰的袍子结满冰碴。老人颤抖的双手捧着半块发霉的馍,齿间咯吱作响地啃着。

‘老哥咋睡在这野地里?’老周蹲下身时,闻到对方身上淡淡的草药香。见老人冻得说不出话,他二话不说脱下棉袄裹住对方,背起来就往家走。路过村口的李记粮铺,掌柜的倚着门框笑:‘周木头,自家都揭不开锅了还捡人?’

灶膛里的火苗舔着黑陶锅,老周把最后把米全倒进了锅里。妻子摸着空米缸直叹气,却还是往粥里撒了把珍藏的野菌干。热粥端上桌时,老人浑浊的眼里忽然闪过金光。

‘老夫本是采药人,在山洪里丢了药篓。’老人从怀里掏出个布包,‘这些黄精种子权当谢礼。’老周推辞不过,随手将种子撒在了后院荒地上。

奇事发生在第七个清晨。老周被妻子惊叫吵醒,只见后院冒出片金灿灿的植株,每株都结着孩儿臂粗的黄精。更怪的是,挖过的地方第二天又会长出新苗。

消息传到县里,药商王员外带着家丁闯进门来。‘这山里的东西都归官府!’他挥舞地契时,袖口露出毒蛇刺青。当夜暴雨如注,老周蹲在地里守着药田,忽见那白发老者踏雨而来。

‘好人该有好报。’老者袖袍轻挥,王员外次日便被发现昏倒在县衙门口,怀里揣着伪造的地契。而老周家的黄精田,从此只在善良人手里才结果实。

如今雁鸣山下的‘周记药圃’已成胜地,游客总爱抚摸那块刻着‘但行好事,莫问前程’的青石碑。有人说深夜见过两位白发老者在月下对弈,棋子落在棋盘上,发出黄精落土般的轻响。

二十年来,老周始终保持着清晨熬粥的习惯。第一碗总要端到后院那块长着野花的空地,热气在朝阳里盘旋上升,像极了当年老人接过粥碗时,眼里那束温暖的光。

相关文章

善良的守桥人:三十年风雨无阻守护村民安全

在西南山区的一个偏僻村庄里,有一座横跨湍急河流的古老铁索桥。这座桥是连接两个村子的唯一通道,桥板早已腐朽,铁索锈迹斑斑,每当山洪暴发时,整座桥就像秋千一样摇晃。三十年前的一个暴雨夜,村民李大山亲眼目睹...

善良的补锅匠与神秘老人:一碗热粥的奇遇

在江南的一个小镇上,住着一位叫老李的补锅匠。他手艺精湛,为人忠厚,虽然日子过得清贫,却总爱帮助街坊邻居。那年初冬格外寒冷,老李收摊回家时,在巷口发现一位瑟瑟发抖的白胡子老人。老人衣衫单薄,嘴唇冻得发紫...

善良的回报:老木匠与神秘乞丐的暖心故事

这是一个发生在江南小镇的真实故事,至今仍在当地百姓口中流传。隆冬时节,鹅毛大雪覆盖了青石板路。六十岁的老木匠张德厚正在收拾铺子,忽然听见门外传来微弱的呻吟声。他推门一看,发现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乞丐蜷缩在...

善良的报偿:老鞋匠的奇遇与温暖传承

在江南水乡的古镇上,青石板路蜿蜒穿过白墙黛瓦的民居。这里住着一位六十多岁的老鞋匠,名叫陈三。他的修鞋摊摆在古镇入口的槐树下,一柄黄铜锥子、几卷麻线、斑驳的铁脚蹬,便是他全部的家当。那年寒冬腊月,北风卷...

善良的樵夫与山中精灵:一碗热粥的报恩

在云雾缭绕的青峰山下,有个名叫王老实的樵夫。四十出头的他每天天不亮就上山砍柴,傍晚时分挑着沉重的柴担下山,换来的铜钱刚好够买半升糙米。村里人都笑话他傻——明明能在柴捆里掺些湿柴增重,他却总把最干爽的柴...

善良的守林人与山中精灵的奇遇

在遥远的青松岭下,有个年过六旬的守林人老周。他独自住在半山腰的木屋里,三十年如一日地守护着这片原始森林。那年初冬,老周巡山时发现一只受伤的白狐。它的后腿被捕兽夹咬住,雪白的皮毛沾着暗红的血迹。老周小心...

发表评论   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